张汉-玉沉默了。
他想起了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想起了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想起了王小花那双含泪的眼睛。
他想起了火车上,那个中年男人一脸骄傲地说,他儿子学的是临床医学,是铁饭碗。
“我想……刺穿愚昧和贫穷。”
他缓缓说道。
“我来自农村,我们那里,靠天吃饭。一场冰雹,一年的收成就全完了。如果能有更精准的天气预报,是不是就能减少损失?”
“我们村到镇上,只有一条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如果能有更科学的规划,是不是就能修一条更合理的石子路?”
“我手里的这些书,在老家,连废纸都算不上。信息,知识,在我们那里,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
“我想造的计算机,不只是一台机器。我希望它能像一张网,一张无形的网,把天气、交通、水利、教育……所有信息都连接起来。”
“让一个农民,也能知道明天的天气。”
“让一个村干部,也能知道怎么规划道路最省钱。”
“让一个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也能看到山外面的世界。”
办公室里,只有他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在回荡。
王教授一直静静地听着。
他脸上的表情,从审视,到惊讶,最后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混杂着欣赏与忧虑的神情。
“你这个想法,很大。”
他说。
“比老李那个只想造出‘中国第一’的念头,要大得多。”
“但是,也危险得多。”
“为什么危险?”
“因为你要改变的,不只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延续了千百年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
“你会碰到无数的阻力。有的人,是没见过,不相信。有的人,是见过了,怕改变。更多的人,是改变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王教授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老李给了你技术的图纸,我今天,给你提三个问题。”
“第一,技术从哪里来?你手里的书是英文的,我们没有人才,没有设备,没有产业链,怎么把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第二,钱从哪里来?造一台机器,需要巨大的投入,谁给你这笔钱?国家?还是你自己?”
“第三,人用在哪里?就算你造出来了,谁会用?谁敢用?谁来为可能出现的错误负责?”
这三个问题,像三座大山,瞬间压在了张汉-玉的胸口。
每一个问题,都直指现实,冰冷而残酷。
“你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再来找我。”
王教授站起身。
“老李的书,好好看。他是个好老师,但他太纯粹了。”
“这个世界,不光有数学和物理,还有人心和利益。”
“回去吧。”
张汉玉站起身,对着王教授,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教授。”
他抱紧了怀里的书,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这一次,他感觉怀里的书,更重了。
但他走路的脚步,却比来的时候,更加沉稳。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