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实验课的铃声,比往常任何一节课的铃声都要尖锐。
那声音仿佛一把钥匙,捅进了一群年轻心脏的锁孔里。
计算机系一班的学生,包括张汉玉在内,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
领他们去的不是年轻助教,而是系里年纪最大,也最不苟言笑的王教授。
王教授头发花白,梳得一丝不苟,身上那件洗得发黄的白大褂,领口和袖口却熨烫得笔直。
他没有说半句废话,只是在走廊尽头一扇厚重的铁门前停下。
“手机械的,要去车间看车床。”
“学化工的,要去实验室看烧瓶。”
“你们,学计算机的,今天就看你们的‘车床’和‘烧瓶’。”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大串黄铜钥匙,叮当作响,选中最长的那一把,插进锁孔,用力转动。
【咔哒】
一声沉闷的巨响。
铁门向内推开。
一股奇异的气流扑面而来。
那不是风,而是一种混合着臭氧的微腥,温热金属的焦糊,还有无数风扇搅动空气的独特气息。
紧接着,是声音。
一种低沉的,持续不断的嗡鸣,像是有一整座蜂巢被关在了房间里,无数工蜂正鼓动着翅膀。
张汉玉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他站在门口,越过王教授的肩膀,看到了那个占据了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
那不是一台机器。
那是一组由无数铁灰色机柜组成的阵列。
机柜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指示灯,红的,绿的,黄的,像怪兽身上无数只永不眨动的眼睛,正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频率闪烁着。
无数颜色各异的电缆,从机柜背后延伸出来,像巨兽的血管与神经,盘根错节,最终汇入天花板和地板下的线槽里。
这就是计算机。
DJS-130型晶体管计算机。
是他在书本上,在杂志上,在梦里,描摹过无数次的图景。
可当它真实地矗立在眼前时,所有的想象都变得苍白无力。
它带来的压迫感,远比任何文字描述要强烈一万倍。
“进来。”
王教授的声音打破了死寂。
学生们这才如梦初醒,敬畏地,小心翼翼地,踏入了这间堪称圣殿的机房。
室友刘建国在他耳边低声咕哝。
“我的娘咧,这玩意儿得用多少铁?”
林志远则撇了撇嘴,用他那一贯的腔调说。
“看着吓人,也不知道能干啥,听说还不如算盘快。”
张汉玉没有理会他们。
他的全部心神,都被这台钢铁巨兽牢牢吸住了。
他的目光从闪烁的指示灯,滑到一排排磁带机,再到那个位于房间中央,如同祭坛般的操作台。
他攥着笔记本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安静。”
王教授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机房的嗡鸣声都仿佛降低了。
“你们眼前的,是DJS-130,我们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在一秒钟内,完成五万次运算。”
“这个速度,是你们用算盘,打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
“书本上的知识,你们或许都背熟了。但在这里,我只强调一点。”
“机器,是诚实的。”
“它不会因为你出身好就给你面子,也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就放你一马。你对,它就运行。你错,它就报错。它只认逻辑。”
王教授走到操作台旁,拿起一叠打好孔的卡片。
“今天的任务很简单。”
“编写一个程序,计算1加1等于几。”
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1加1?”
“这也太简单了吧?”
林志远甚至轻笑出声。
王教授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觉得简单?”
“很好。”
“操作台旁边是穿孔机,一人十张穿孔卡片。现在开始,谁第一个让打印机打出‘2’,谁的实验课成绩就是满分。”
说完,他便抱起手臂,靠在机柜上,不再言语。
这下,没人敢笑了。
所有人都围了上去。
穿孔机是老式的,需要手动操作,像一台笨重的打字机。
学生们立刻就乱了阵脚。
“哎,这个指令怎么写来着?”
“卡片要怎么放进去?”
“教授,这个孔打错了能改吗?”
“不能。”
王教授的回答简洁而冰冷。
张汉玉没有立刻冲上去。
他站在原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飞速地过了一遍程序的逻辑。
输入,运算,输出。
需要定义两个变量,赋值,调用加法指令,然后将结果输出到打印设备。
他睁开眼,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了几行机器代码。
然后,他才不紧不慢地走向一台没人的穿孔机。
他的动作很稳。
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每一次落下,机器都会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嚓】,在卡片的特定位置留下一个细小的方孔。
他打得很慢,每打一个孔,都会低头确认一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