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的走廊空旷而安静。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和车间截然不同的味道,不是松香与机油,而是老旧纸张、灰尘与淡淡的臭氧气息。
这是属于知识的味道。
张汉玉的心跳,在踏上水磨石地面的那一刻,不自觉地加快了。
他找到了挂着“模拟电路实验室”牌子的房间。
门虚掩着,一条光亮的缝隙透出来。
他轻轻推开门。
房间很大,靠墙排列着几张深绿色的实验台,上面摆满了各种他叫不出名字的仪器。
万用表,信号源,还有几台和他刚用过的【A-3型】截然不同的示波器,机身是米白色的,屏幕更大,旋钮也更复杂。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纤细身影,正背对着门口,埋首在一台仪器前。
她的头发用一根黑色的发带束在脑后,露出一段白皙的脖颈。
是林婉清。
张汉玉走到她身后约两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实验室里只有设备运行的轻微蜂鸣声。
林婉清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她转过头,扶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
看到张汉玉,她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你是……张汉玉?”
“林学姐,我打扰你了。”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干涩。
林婉清放下手中的探针,站直了身体。
“有事吗?”
她的语气很平静,没有热情,也没有疏离,是一种纯粹的询问。
张汉玉从帆布书包里,取出了那个用防静电袋包裹的电路板。
他走上前,小心地将它放在实验台上,像是在呈上一份重要的证物。
“我想请你帮我看看这个。”
林婉清的视线落在电路板上。
她的眉头微微蹙起,不是因为不解,而是进入了一种专注的分析状态。
“74LS系列逻辑门,搭配了一颗UA741运放做信号调理。”
她只扫了一眼,就说出了电路的核心构成。
“这块板子,在生产测试中,合格率是百分之九十九。”
张汉玉补充道。
“但剩下的百分之一,是间歇性的耦合噪声导致的,高湿环境下尤其明显。”
林婉清拿起电路板,对着光,仔细观察着上面的走线和焊点。
她的手指,轻柔地滑过张汉玉修改过的地方。
“你在这里加了几个旁路电容,还加粗了这部分的接地线。”
“是的。”
张汉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车间的刘师傅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林婉清没有立刻回应。
她将电路板接到实验台的电源和示波器上,动作熟练而精确。
她也拿过一个喷壶,朝电路板喷了更浓重的一层水雾。
然后,她打开了电源。
示波器的屏幕亮起,一条更加清晰锐利的波形线出现。
和车间那台老旧的【A-3型】不同,这台仪器的屏幕上,连最微弱的信号抖动都无所遁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波形线依然平稳。
张汉玉的手心,渗出了汗。
难道……他的判断错了?
就在他心头一沉的瞬间,林婉清忽然伸出手,用镊子轻轻敲击了一下电路板旁边的一根电源线。
【啪】。
一声轻响。
示波器的屏幕上,平稳的绿线猛地向上窜起一个尖锐的毛刺。
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它确实出现了。
“是共模噪声。”
林婉清开口了,语气里带着一丝了然。
“在高湿环境下,绝缘阻抗下降,电源线上瞬态的电流波动,会通过寄生电容耦合到信号路径上。你加的旁路电容和粗地线,就是为了给这些高频噪声提供一个低阻抗的泄放通道。”
她转头看向张汉玉。
镜片后的眼睛里,不再是平静,而是一种混合着欣赏与审视的光。
“这个思路,不是课本上会教的。你是怎么想到的?”
“我看过一本介绍高频电路设计的英文原版书,里面提到了信号完整性的概念。”
张汉玉老老实实地回答。
林婉清沉默了。
她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信号完整性,这个概念在国内的教科书里几乎闻所未闻。
而眼前这个比她小好几岁的少年,不仅理解了,还把它应用到了实践中。
“你想让我做什么?”
她问道。
“我想请你,把这个发现,汇报给厂领导。”
张汉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
“我人微言轻,他们不信我。”
林婉清缓缓摘下眼镜,用一块绒布擦拭着。
这是一个思考的动作。
“张汉玉,你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
她的声音很轻。
“你会彻底得罪车间的刘师傅。在工厂里,得罪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比得罪一个工程师还要麻烦。”
“我知道。”
“你还会让同意测试的领导下不来台。他们会认为你在挑战他们的权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