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骄傲张建国和王素芬老两口像往常一样,晚上七点半准时打开电视机,调到新闻频道。这个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十几年,自从儿子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后,看新闻成了他们了解儿子近况的唯一途径。
今天的新闻怎么还没开始?张建国推了推老花镜,疑惑地看着电视屏幕上的台标。
王素芬正在织毛衣,头也不抬:急什么,还有两分钟呢。
就在这时,电视画面突然切换,主持人用激动的声音说道:观众朋友们,现在插播一条特别报道。今日,我国海军号综合补给舰在台风中成功救援六十八名科考队员,创造了世界海难救援史上的奇迹...
老两口同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当画面切换到那艘银灰色的舰船时,张建国突然坐直了身子。
这船...这船是不是小飞之前说的那个?他激动地抓住老伴的手。
王素芬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拼命点头。画面中,号在狂风巨浪中稳如泰山,舰体上那个特殊的标志让他们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儿子的作品。
更让老两口震惊的是,接下来的报道中,主持人详细介绍了这艘舰船采用的革命性技术——鲲鹏之心聚变动力系统。虽然报道中没有提到张飞的名字,但那些熟悉的专业术语,那些儿子曾经在家里纸上画过的设计图,都明白无误地指向了一个事实:这是他们儿子的杰作。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小飞一定行的...王素芬抹着眼泪,声音哽咽。
张建国紧紧握着遥控器,指节发白。这个向来严肃的老工人,此刻眼中也闪着泪光。
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张建国平复了一下情绪,接起电话。
建国啊!你们看电视了吗?电话那头是张建国的大哥,声音激动得发颤,新闻里说的那个军舰,是不是小飞做的那个?
紧接着,家里的座机、两人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亲戚、朋友、老同事,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小小的客厅顿时热闹起来。
素芬啊,你们家小飞真是了不得!
建国叔,飞哥太牛了!
张工,恭喜啊!你们培养了个好儿子!
老两口接电话接到手软,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这些年来,因为张飞从事保密工作,他们没少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有人说张飞在外面不务正业,有人说他根本没什么出息,甚至连一些亲戚都暗地里嘲笑他们养了个没出息的儿子。
现在,所有的质疑都不攻自破。
叮咚——门铃响起。王素芬开门一看,竟然是楼下邻居刘大妈端着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站在门口。
素芬啊,我刚看电视了。刘大妈笑容满面,你们家小飞真是给咱们整个小区长脸啊!这是我刚包的饺子,你们尝尝!
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不断有邻居上门,有的带着水果,有的拿着自己做的点心,都是来表达祝贺的。小区物业经理甚至亲自上门,说要在小区公告栏贴喜报。
这...这太夸张了。送走又一拨邻居后,张建国有些不知所措地说。
王素芬却理直气壮:有什么夸张的?我儿子本来就很优秀!
晚上九点多,家里的门铃再次响起。张建国开门后愣住了——门外站着社区主任和几位街道干部,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
张老先生,恭喜啊!社区主任热情地握住他的手,区里领导特意让我们来慰问你们二老!
原来,在新闻报道后,地方政府立即查到了张飞的家庭住址。区委书记亲自批示,要好好慰问和照顾功臣家属。
记者将镜头对准了这对朴实的老人:叔叔阿姨,能谈谈你们现在的感受吗?
张建国紧张得说不出话,王素芬却落落大方地说:我们很骄傲,不是为我们自己骄傲,是为儿子骄傲,为我们的国家骄傲!
这句话通过电视传遍了全市。无数观众被这位普通母亲的话语感动,网络上更是掀起了向科学家父母致敬的热潮。
更让老两口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小区门口挂上了红色横幅:祝贺本小区居民张飞同志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去买菜时,菜市场的小贩认出王素芬,说什么都不肯收钱:阿姨,您儿子为我们国家争光了,这点菜算什么!
就连平时对他们爱答不理的社区工作人员,现在见到他们都主动打招呼,态度热情得让人不适应。
张建国的一位老工友特意找上门,这个曾经嘲笑张飞读书读傻了的老头,现在满脸惭愧:老张啊,当年是我眼光短浅。你们家小飞,是真有出息!
面对这一切,老两口保持着难得的清醒。晚上,张建国对老伴说:这些都是虚的。重要的是小飞在做有意义的事。
王素芬点点头:是啊。就是不知道他现在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此时此刻,在龙巢基地,张飞刚刚完成一组实验数据记录。安国邦兴冲冲地走进实验室:张总工,您猜怎么着?您父母上电视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