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海军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张飞回到龙巢基地的实验室,还没来得及整理这次海试的数据,就被来自各方的合作请求淹没了。
航母工程办公室希望探讨在新型航母上应用鲲鹏之心的可行性,潜艇研究院询问能否开发水下版本,甚至连空军都派人来咨询是否可能研制空天动力系统。安国邦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要帮张飞婉拒好几拨访客。
张总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安国邦擦着汗,今天海军装备部又来了三位将军,说什么都要见您一面。
张飞头也不抬地调试着面前的设备:告诉他们,现在的系统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
顾倾城站在实验室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轻声对安国邦说:就按张顾问说的回复吧。他现在确实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确实,张飞面前摆着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棘手的难题。他正在研发的空天飞机项目,在材料环节遇到了瓶颈。
空天飞机的设计图上,标注着数十种特殊材料的需求。其中大多数都可以通过现有技术解决,唯独一种名为星尘合金的核心结构材料,让张飞陷入了困境。
这种材料需要具备极高的耐热性、强度和轻量化特性,理论上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合成。张飞尝试了基地内所有可用的设备,都无法达到所需的合成条件。
又失败了。张飞看着实验台上那团扭曲的金属,轻轻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他本周第七次尝试合成星尘合金。
林沐瑶拿着检测报告走进实验室,眉头紧锁:张顾问,最新一批样品的性能还是达不到要求。耐热性差了三倍,强度也只有设计值的一半。
张飞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数据:问题出在原子排列结构上。常规的合成方法无法实现理想的金相组织。
那怎么办?林沐瑶担忧地问,如果没有这种材料,空天飞机的研发就要停滞了。
张飞没有立即回答。他调出星尘合金的分子结构模型,在全息投影上仔细观察着。那种精妙的原子排列方式,就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可惜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将它变为现实。
安国邦急得在实验室里转圈:要不我们向材料研究所求助?他们可能有更好的设备。
张飞摇头:他们最先进的设备也只能达到我们现在的水平。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张飞的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面临材料合成难题,触发特殊任务:微观世界的钥匙】
【任务要求:建造一台工业级粒子对撞机,用于新材料研发】
【任务奖励:星尘合金完整生产工艺】
张飞的眼睛微微一亮。粒子对撞机?这确实是个可行的方案。通过高能粒子轰击,可以改变材料的原子结构,实现常规方法无法达到的性能。
准备一份报告,张飞突然开口,我要申请建造一台粒子对撞机。
实验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安国邦张大嘴巴,林沐瑶手中的报告差点掉在地上,连一向淡定的顾倾城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粒...粒子对撞机?安国邦结结巴巴地重复,就是那种几十公里长、造价几百亿的大型科研设备?
张飞已经开始在平板电脑上绘制草图:不需要那么大。我设计的这个紧凑型对撞机,周长只有一百米,造价应该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林沐瑶凑过来看着草图:这个设计...太精妙了!但是这么小的对撞机,能达到足够的能量级别吗?
通过特殊的磁场设计,可以弥补尺寸的不足。张飞快速标注着关键参数,基本原理和大型对撞机相同,只是做了优化。
顾倾城冷静地提出实际问题:这么大的项目,审批流程会很复杂。而且,我们要怎么解释建造对撞机的目的?
张飞思考了一下:就说是为了材料科学研究。这本来就是事实。
报告在当天下午就提交了上去。不出所料,这个申请在相关部门引起了轩然大波。
建造粒子对撞机?就为了研究一种新材料?一位资深院士在评审会上难以置信地说,这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
另一位专家翻看着张飞的设计图:但是这个设计确实很精妙。如果真能实现,将是粒子加速器领域的一次革命。
支持派和反对派争论不休,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结果。最后,问题被提交到了最高决策层。
穆青山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张飞:小子,你这个对撞机计划,把握有多大?
张飞正在优化设计图:理论上百分之百。实际上要看制造精度。
需要多少预算?
初步估算八十亿。后续运营费用另计。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八十亿不是个小数目,但考虑到空天飞机的战略价值,这个投资似乎又很合理。
给我一个必须建造的理由。穆青山严肃地说。
张飞调出星尘合金的性能数据:没有这种材料,空天飞机最多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有了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空天往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