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代号寒砚,入局粘杆处
徐渭便领着墨苏走进后院的一间耳房。房内没有窗,只靠屋顶的气窗透进些微光,正中挂着幅泛黄的布帛,上面用墨笔绘着复杂的层级图,旁侧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这是粘杆处的脉络图,看仔细了,记不住就别想活命。” 徐渭的声音比平日更沉,指尖点在布帛最顶端,“最上面是‘内堂’,共十二人,都是四爷的贴身死士,只护主子安全,不沾情报杂事 —— 你这辈子都未必能见到他们。”
墨苏的目光顺着徐渭的指尖下移,见布帛中间分作三栏,分别写着 “情报”“招募”“执行”:“这是外三堂,我管的是招募与部分执行,另外两堂各有主事。你归我管,今后只听我的指令,旁人的话一概别信,包括其他堂主。”
“下面这些小点,是‘暗桩’。” 徐渭指向布帛底部密密麻麻的墨点,“遍布各大王府、六部衙门、甚至江南盐场,身份从账房到驿卒不等,你只需要知道他们的代号,比如‘茶馆老周’是‘木’字桩,‘成衣铺刘掌柜’是‘火’字桩,具体是谁,不必深究。”
最后,徐渭的指尖停在最边缘的一栏:“你属于‘游骑’,最底层的谍子,负责跑腿、监视、传信,优点是身份杂,不易引人注意,缺点是…… 死了也没人会查。” 他转身看向墨苏,眼神里没有温度,“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墨苏攥紧了袖中的 “寒砚” 铜牌,冰凉的金属硌着手心:“不后悔。”
徐渭没再说话,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羊皮册子,用狼毫笔在上面写下:“寒砚,丁巳年生,江南扬州人,父墨仲言遭诬卒于狱,善密文解码,潜伏于琉璃厂翰墨斋书肆,对外身份为落魄秀才,对内代号‘藏锋’。” 写完,他将册子递给墨苏:“你的名字,今后只在这本册子里存在。出去后,墨苏是翰墨斋掌柜,寒砚是粘杆处游骑,别弄混了。”
墨苏接过册子,指尖抚过 “藏锋” 二字,忽然想起父亲曾说 “藏锋于拙,守拙以静”,心里竟泛起一丝酸楚。
【密信之术:纸上藏机】
接下来的三日,墨苏被关在耳房里,学的是粘杆处的密信绝技。徐渭每天只来两个时辰,却带来各种古怪的工具 —— 装着米汤的瓷瓶、磨成粉的明矾、浸过药水的棉纸,还有一本泛黄的《墨经》。
“第一种,米汤密写。” 徐渭将米汤倒在小碗里,用毛笔蘸着在宣纸上写字,“写时无痕,收信人用碘酒涂,字迹会显蓝黑色。你是书肆掌柜,米汤随处可得,最适合你。” 他将纸递给墨苏,“试试。”
墨苏接过笔,蘸了米汤,在纸上写下 “寒砚” 二字。待字迹干后,纸上果然空空如也。徐渭递过一小瓶碘酒,墨苏用棉棒蘸着涂抹,“寒砚” 二字渐渐显出来,蓝得发黑。
“但要注意,米汤怕水。” 徐渭提醒,“若信被雨打湿,字迹会晕开。所以你传信时,要把纸夹在书里,选《论语》《孟子》这类常被翻读的书,不易引人怀疑。”
第二种是明矾密写。徐渭将明矾粉溶于水中,写在纸上后,用火烤。“火温不能太高,否则纸会焦。” 他点燃一支蜡烛,将纸放在火上轻轻烘烤,纸上渐渐显出淡褐色的字迹,“这种方法隐蔽性强,适合传紧急情报,但明矾水易干,得现配现用。”
最复杂的是夹层密信。徐渭拿出两张薄如蝉翼的棉纸,用特殊药水将它们粘在一起,“把密文写在两层纸中间,外面写些寻常的诗词,就算被搜走,也只会看到外面的字。” 他用针轻轻挑开棉纸,里面果然藏着一行小字:“寅时三刻,东市见。”
“显夹层要用‘解粘水’。” 徐渭递过一个小瓷瓶,“滴在纸边,两层纸会自动分开。这药水是粘杆处独有的,配方只有内堂知道,你用完要立刻销毁瓶子。”
墨苏一一记下,心里暗暗惊叹 —— 这些手段,比父亲教的 “隐字诀” 更复杂,也更凶险。徐渭似乎看出他的心思,淡淡道:“密信是谍子的命。写砸了,自己死;送错了,连累一片人。你父亲的隐字诀是文人的机巧,这是杀人的手艺,不一样。”
【改头换面:画皮为戏】
学会密信,徐渭带墨苏去了另一间密室,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盒,打开来,竟是各种伪装道具 —— 染头发的草灰、涂脸的黄粉、粘在脸上的假疤,还有长短不一的鞋履。
“你的第一张脸,是翰墨斋掌柜。” 徐渭从盒里取出一块褐色的假疤,“贴在左手小指上,说是小时候被火烫的,让人过目不忘,又不会起疑。” 他将假疤递给墨苏,“用糯米浆粘,晚上用温水泡就能揭下来。”
接着,他拿出一罐黄色的粉末:“这是槐树皮磨的粉,混了些赭石,涂在脸上,会显得面色蜡黄,像长期熬夜的读书人,又不会像病人那样惹眼。” 徐渭示范着,用指尖蘸了粉,在墨苏的脸颊、额头轻轻涂抹,“记住,每天早上涂一次,晚上要洗干净,不然会伤皮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墨苏传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