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发现编书背后,暗藏官员联络名录
晨露还凝在西华作房的青石板上时,墨苏已揣着刚核对完的 “九月上半月经费条” 往内院走。昨日夜枭通过 “死信箱” 传了新指令,只写着 “速查名录与官员关联”,字迹潦草,显是事急 —— 想来四爷党已察觉三爷党在文官中的渗透加快,急着要拿到证据。
内院的门刚推开,就闻见一股浓郁的檀香,混着墨汁的味道,比往日更重。墨苏脚步顿了顿,故意放慢速度,指尖在袖中攥紧了那张折叠的经费条 —— 按规矩,他得将条子亲手交给鄂尔泰的贴身小厮,再由小厮转呈,可今日小厮竟不在廊下,只有藏版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出压低的说话声。
“…… 那五千两‘敬献’,下官已让管家分装在三个瓷瓶里,今晚送到府中偏院。” 是个陌生的男声,带着几分谄媚,“只求王爷在《编纂名录》里给下官留个‘总校官’的名头,将来履历上也好看些。”
墨苏的心猛地一跳,贴着墙根屏住呼吸。这声音他前日见过,是穿三品补服的江南盐道刘大人,昨日刚以 “探视编修旧友” 的名义进过作房,当时账上多了一笔 “四百两裱糊费”—— 原来所谓的 “裱糊费”,竟是贿金的幌子!
“刘大人放心,” 鄂尔泰的声音带着冷笑,“三爷说了,只要‘心意’到了,名录上的位置自然有。不过你也知道,如今风声紧,这‘总校官’的名头得往后排,先给你记在‘待补’栏里,等下月《方舆汇编》定稿,再添上去。”
“是是是,全凭王爷和大人安排!” 刘大人的声音透着感激,“那下官先告辞,不打扰大人处理公务。”
墨苏急忙往旁一闪,躲进廊柱后。只见刘大人弓着腰从藏版室出来,袖口沾着点檀香灰,脚步轻快地往外走,路过墨苏时只扫了一眼,没把这个 “账房” 放在眼里。等刘大人走远,墨苏才装作刚到的样子,对着藏版室躬身:“小人陈仲文,来送九月上半月的经费条。”
门 “吱呀” 一声拉开,鄂尔泰站在门内,脸色沉得像墨,袖口还沾着半截未燃尽的檀香 —— 正是他每日插在香炉里的那种。“条子放这儿吧。” 他指了指门边的木盘,目光在墨苏身上扫过,“最近账目核对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现异常?”
“回大人,都核对清楚了,没异常。” 墨苏低着头,故意让山西口音更重些,“就是有些‘临时支’的账目,比如上月的‘置炭费’‘裱糊费’,金额比往常多些,小人怕记漏了,特意再跟大人确认下。”
鄂尔泰的眼神动了动,突然笑了:“你倒细心。那些是给编修们添的‘福利’,天冷了,炭得备足;窗户纸破了,裱糊得厚实些,免得冻着他们校稿。怎么,你觉得有问题?”
“不敢不敢!” 墨苏连忙摆手,“小人就是随口问问,怕自己记混了。那小人先退下,不打扰大人。” 说罢躬身退走,后背已惊出一层冷汗 —— 鄂尔泰的反应太快,显然是早有准备,稍有不慎就会露馅。
回到经费司,墨苏立刻翻开账本,在 “裱糊费” 那一页用指甲划了个浅痕,旁边标注 “刘(盐道),五千两,待补总校”。他再往前翻,把近三个月的 “特殊开支” 一一列出:七月十二日 “养马费三百两” 对应直隶按察使周大人,七月二十五日 “置炭费五百两” 对应翰林院编修吴大人,八月初九 “纸笔费二百两” 对应江宁知府郑大人 —— 每一笔开支,都能和来访的官员对上,而这些官员,无一例外都在《古今图书集成》的 “参与人员名单” 上有个不起眼的头衔,比如 “协理校勘”“誊写顾问”。
“原来明册是幌子,暗册才是真的。” 墨苏低声自语。明面上的《编纂名录》只记编修、抄写工的名字,用于上报朝廷;而暗册里,记的是官员的 “敬献” 金额、所求职位,还有三阿哥对他们的 “考语”—— 这哪里是编书名录,分明是三爷党的 “党羽花名册” 和 “利益分配表”!
正想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是佟老编修提着个蓝布包走过,包上绣着个小小的 “佟” 字。墨苏眼睛一亮,想起佟老爱古钱币的癖好,从怀里摸出那枚特意淘来的 “靖康元宝”—— 这是他前日让夜枭的人从黑市上寻来的,比上次的 “靖康通宝” 更罕见。
“佟老,您这是要去校稿?” 墨苏迎上去,故意把铜钱在手里把玩,铜钱碰撞的 “叮当” 声格外清脆。
佟老果然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铜钱上,眼睛瞬间亮了:“陈账房,你这枚是……”
“是家传的‘靖康元宝’,” 墨苏递过去,“小人不懂这个,前日听佟老说懂古泉,想请您给看看,是不是真的。”
佟老接过铜钱,从袖中摸出个放大镜,对着阳光仔细看,手指轻轻摩挲着钱缘:“是真的!这是北宋靖康年间的折二钱,存世极少,尤其是这个‘元宝’,比‘通宝’罕见多了。你这小子,运气真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墨苏传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