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贺凡。”
当这个任命,通过内部文件,下达到华夏国家航天局时。
整个航天系统,都为之震动。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国防大学的大二学生。
竟然被任命为,代表着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流ax浪地球”载人登月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这已经不是“破格”了。
这是颠覆。
是彻底颠覆了所有科研体系的,论资排辈的传统。
无数在航天领域,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专家、老院士,都感到了强烈的不解和质疑。
“胡闹!简直是胡闹!”
“载人登月,是何等严肃,何等重大的国家工程!怎么能让一个孩子,来当总指挥?”
“他写过几首歌,拍过一部电影,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吗?这是对科学的侮辱!”
质疑声,像潮水般涌来。
甚至,有十几位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联名上书,请求军委和中央,收回这项“草率”的任命。
面对着滔天的压力。
龙校长和几位军方高层,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们没有去解释,也没有去强压。
他们只是,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向所有参与“流浪地球”计划的,以及对此任命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学者,发出了一封邀请函。
【三天后,京郊航天城,一号报告厅。关于“流浪地球”计划核心技术路线的论证会。主讲人:贺凡。】
这个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
让一个“黄口小儿”,给一群国宝级的院士专家,上课?
这简直是狂妄到了极点!
“好!我倒要看看,他能讲出什么花来!”
“去!必须去!我非要当面问问他,知不知道什么叫‘霍曼转移轨道’!”
“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了,这关系到我们科研人员的尊严!”
三天后。
京郊航天城,那间能容纳五百人的,一号报告厅里。
座无虚席。
台下坐着的,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在各自领域,跺跺脚就能让行业抖三抖的,泰斗级人物。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审视、怀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被冒犯的怒意。
整个报告厅的气氛,凝重得像一块铁板。
上午九点整。
贺凡,穿着一身简单的便服,手里拿着一个U盘,平静地走上了讲台。
他没有看台下那些足以让任何年轻人腿软的大佬。
他的目光,清澈而又专注。
他将U盘插入电脑,身后的大屏幕上,亮了起来。
没有复杂的PPT,没有华丽的开场白。
只有一行简洁的,却又充满了磅礴气势的标题。
【关于行星发动机与地月引力弹弓效应的初步构想】
这个标题一出。
台下,瞬间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倒吸凉气的声音。
行星发动机?
引力弹弓?
这两个词,对于在场的航天专家来说,太熟悉了,也太遥远了。
那是只存在于最前沿的,科幻理论中的概念。
他,竟然想把这个,作为载人登月的技术路线?
“疯子……”一个老院士,喃喃自语。
贺凡没有理会台下的骚动。
他拿起激光笔,指向大屏幕上,一张他亲手绘制的,无比复杂,却又无比精密的“行星发动机”内部结构图。
“各位老师,我知道,大家对我的任命,有很多疑问。”
“今天,我不想谈论资历,也不想谈论荣誉。”
“我只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技术。”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报告厅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传统的载人登月,靠的是化学燃料火箭。这种方式,效率低,载荷小,成本高。它就像是我们划着一艘独木舟去横渡太平洋。能过去,但太慢,也太危险。”
“而我提出的‘行星发动机’方案,它的核心,不是‘燃烧’,而是‘聚变’。”
他开始讲解。
从“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原理,到“重元素聚变”的能量输出模型。
从“超导磁约束”的技术细节,到“等离子体喷流”的加速机制。
他讲得深入浅出,逻辑清晰。
每一个数据,都精准无比。
每一个公式,都推导严谨。
台下,那些原本还抱着“找茬”心态的专家们,脸上的表情,开始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从“不屑”,到“惊讶”。
从“惊讶”,到“凝重”。
再到最后,是如同听到了神谕一般的,彻底的震撼。
他们发现,贺凡讲的每一个技术细节,都不是空想。
都建立在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之上。
甚至,有很多理论,是他们自己,都还在研究,还未完全搞懂的领域。
而这个年轻人,却已经能将它们,融会贯通,并构想出了一个,理论上,完全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案。
当贺凡讲到,如何利用“行星发动机”的强大推力,将飞船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然后,精准地,利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场,进行“引力弹弓”变轨,从而以最小的能耗,实现地月之间的快速往返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