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凡告别了父母,独自一人登上了前往江南的高铁。
他没有带任何助理,也没有惊动任何地方的接待人员。
只有一个简单的背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一本空白的笔记本。
他就像一个最普通的,趁着假期出来旅行的大学生。
目的地,乌镇。
这个被誉为“华夏枕水人家”的千年古镇。
抵达乌镇时,恰逢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
整个古镇,都笼罩在一片水汽氤氲的,朦胧诗意之中。
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油光发亮。
白墙黛瓦的民居,枕着悠悠的河水。
空气中,弥漫着水草的清香,和淡淡的人间烟火气。
贺凡没有去那些人声鼎沸的热门景点。
他租了一条乌篷船,让船夫载着他,随意地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里穿行。
船划得很慢。
两岸的风景,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戴着斗笠的渔夫,在撒网。
临河的阁楼上,有姑娘在凭栏远望。
吴侬软语的歌声,伴着欸乃的橹声,在小桥流水间回荡。
贺凡坐在船头。
他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想。
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感受着。
他那颗因为承载了太多国家大事,和星辰大海而始终紧绷着的大脑。
在这一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缓和放松。
船行至一处开阔的水域。
远山如黛,江心月白。
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油然而生。
贺凡忽然有了创作的冲动。
他拿出背包里的笔记本和钢笔。
没有丝毫的犹豫,笔尖在纸上,行云流水般地划过。
他写的,不是诗,也不是歌词。
而是一段足以让整个华夏文坛都为之颤抖的千古奇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正是那篇在前世被誉为“文赋之王”的《前赤壁赋》。
他写的不是全文。
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但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宇宙人生的豁达与通透。
早已力透纸背。
写完,他拿起手机,对着那页写满了锋锐笔锋的行楷的纸拍了一张照片。
然后登录了他那个长草已久的微博账号。
编辑,发送。
配文,只有简单的四个字。
【江南,偶得。】
做完这一切,他便收起了手机,继续享受他的江南之旅。
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
然而,外界。
却因为他这条,看似随意的微博,再次掀起了一场十二级的文化地震。
最先发现的,是那些时刻关注着贺凡动态的铁杆粉丝。
“!!!贺神更新微博了!”
“天哪!这是什么神仙书法!这字写得也太好看了吧!”
“内容!快看内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这是贺神写的新散文吗?”
紧接着,是闻风而动的各大媒体和文化圈的大V。
当他们将那段文字仔细品读之后。
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那优美的文字,那旷达的意境,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辨。
这哪里是什么“偶得”?
这分明又是一篇足以与《蜀道难》比肩的传世之作啊!
“我跪了。我以为《蜀道难》已经是巅峰了,没想到,贺凡在‘豪放’之外,还能写出如此‘婉约’,如此富有哲理的文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话直接写到了我的灵魂深处。个人的渺小,宇宙的浩瀚,全在里面了。”
“我宣布,从今天起,贺凡,就是我华夏文坛,当之无愧的百年第一人!”
#贺凡前赤壁赋#
这个词条,以不可阻挡之势再次登顶热搜。
无数的文学爱好者,将那短短的一段文字奉为圭臬,反复品读,揣摩。
甚至,连教育部的一些官员,都在内部会议上,开始讨论是否应该将贺凡的这篇文章,也选入中小学的语文教材。
贺凡用一种最云淡风轻的方式。
再次巩固了自己在华夏文坛,无可撼动的“神”的地位。
……
而我们的“神”,此刻正撑着一把油纸伞,漫步在乌镇的一座古老石拱桥上。
雨还在下着。
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
桥下是悠悠的流水。
桥上是来往的寥寥的行人。
就在这时。
贺凡的脚步停了下来。
他的目光落在桥的另一头。
那里站着一个撑着油纸伞的身影。
一个穿着一身淡青色风衣,身姿窈窕,气质清冷的身影。
正是林可欣。
她也看到了贺凡。
四目相对。
两人都没有说话。
但眼神里都流露出了一种“果然是你”的了然。
最终,还是贺凡先开了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