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开机发布会,像一场风暴席卷了全球的舆论场。
贺凡那番关于“家园”的宣言,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共鸣,更在海外引发了一场关于“科幻核心”的大讨论。
无数的西方观众,第一次开始反思,他们习以为常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是否是唯一的答案。
这部尚未开拍的电影,已经提前预定了年度最具话题性的作品。
热度有了,资金有了,团队也有了。
接下来,就是最艰难的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制作阶段。
剧组的主拍摄基地,设在了西北戈壁滩上那座“天梯”发射平台的旁边。
凡尘集团豪掷千金,在这里搭建了一座占地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超大型摄影棚。
棚内按照1:1的比例,复刻了电影中最重要的几个场景。
比如充满了赛博朋克风格的地下城街道。
结构复杂充满了管道和仪表的行星发动机控制室。
电影正式开拍。
导演张纪,这位以写实风格着称的老牌导演。
第一次执导一部几乎百分之九十的镜头都需要与特效结合的科幻大片。
开拍的第一天,他就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Cut!”张纪坐在监视器前,烦躁地揉着眉心,“吴巍,你的表情不对!”
镜头里,主演吴巍穿着厚重的宇航服(道具),站在一片巨大的绿幕前。
按照剧本,他此刻,应该正站在空间站的舷窗边,凝视着下方那颗正在远离冰封的蓝色星球。
他的眼神里,应该充满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但吴巍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
他的眼前只有一片刺眼的绿色。
他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靠想象。
这种“无实物表演”,对于他这种习惯了从现实中汲取养分的“体验派”演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导演,抱歉。”吴巍脱下头盔,满头大汗,“我……我想象不出来。我不知道冰封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我找不到那个情绪。”
张纪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不是吴巍的错。
这是所有科幻电影,在拍摄时都会遇到的共同难题。
演员对着空气演戏。
导演对着绿幕调度。
最终的效果,只能等到耗费数月甚至数年的后期特效制作完成后才能看到。
这就像在开盲盒。
开出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全凭运气。
就在整个剧组,都因为这个难题而陷入停滞时。
一个电话打到了张纪的手机上。
是贺凡。
“张导,遇到麻烦了?”贺凡的声音很平静。
“唉,别提了。”张纪一肚子苦水,“这科幻片真不是人拍的。演员找不到感觉,我也不知道,最终出来的画面会是什么样。两眼一抹黑啊。”
“如果……”贺凡在电话那头笑了笑,“如果,我能让你在监视器里,实时地看到加上了特效之后,最终的成片画面呢?问题能解决吗?”
张纪愣住了。
他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实时看到……最终画面?贺凡,你……你没开玩笑吧?”
“这……这怎么可能?全世界都没人能做到!”
“来我办公室一趟。”贺凡没有过多解释,“我送你一个小礼物。”
……
半小时后。
在基地里,那间属于贺凡的临时总设计师办公室里。
张纪和特效总监詹姆斯一脸困惑地看着贺凡。
贺凡没有说话。
他只是将一个看起来像个普通U盘的东西递给了詹姆斯。
“把它插进你们的主渲染服务器里。然后安装里面的那个软件。”
詹姆斯将信将疑地接过了U盘。
当他将U盘插入电脑,看到里面那个只有一个图标,名为【天工】的软件时。
他笑了。
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好莱坞顶级技术大牛的不屑和轻蔑。
“贺先生,恕我直言。实时渲染引擎,我们工业光魔也在研发。它需要极其庞大的算力,和无比复杂的算法。不是一个小小的软件就能解决的。”
“试试看。”贺凡只说了这三个字。
詹姆斯耸了耸肩。
他点击了安装。
软件的安装速度快得惊人。
几乎是在瞬间就完成了。
没有复杂的设置,没有冗长的协议。
只有一个简洁到近乎于简陋的操作界面。
“好了,现在。”贺凡站起身,走到拍摄现场的摄像机旁。
他将一根数据线连接到了摄像机和渲染服务器上。
然后对目瞪口呆的吴巍说道:“吴老师,麻烦您再穿上宇航服站到绿幕前。”
虽然不知道贺凡要干什么,但吴巍还是照做了。
当他再次站到那片绿幕前时。
贺凡对着控制室里的詹姆斯打了个响指。
“启动‘天工’。”
詹姆斯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启动键。
就在他按下按键的那一瞬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