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工匠们欢呼雀跃,民工们相拥而泣。
人们站在铁轨两侧,望着那两条平行延伸向远方的钢铁线条,心中渐渐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这不是路,这是命脉;这不是车,这是未来。
连最顽固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这铁轨,真的不一样。
林烨立于轨道之上,望着远方,轻声道:“二十里,只是开始。将来,我们要修到高昌,修到西海,修到漠北尽头。铁轨所至,北境之旗所立;轮声所响,百姓之福所来。”
他下令:
设立“铁道司”,专司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直属统帅部,由萧月瑶兼任首任铁道使;
推行“铁道工分制”,参与建设者按劳计分,可兑换粮食、布匹、甚至子女入学资格,激励全民参与,形成“以工代赈”的新模式;
在黑山坳设立“铁道学堂”,培养测绘、锻造、机械维修人才,首批招生三百人,课程涵盖几何、力学、材料学、工程制图;
启动“第二期铁路计划”——从煤矿延伸至兵器坊,再通向边境商镇,形成“工-矿-军-商”四维运输网;
命萧月瑶主持编撰《铁道建设规范》,作为未来全国铁路建设的蓝本,涵盖路基、轨距、弯道半径、桥梁设计等十二大类标准;
设立“铁道巡检队”,负责日常维护与安全巡查,防止盗轨、破坏与事故。
——一条铁路,牵动全局。
它不仅改变了运输方式,更重塑了北境的经济格局:
煤炭运输成本骤降,工坊产能提升三成,火器生产效率翻倍,黑山坳已成为北境的“工业心脏”;
粮食与军械调运速度加快,前线补给效率提升,雪狼部骑兵得以在冬季持续作战,战略机动性大幅提升;
沿线兴起新的集市与驿站,商旅云集,百业待兴,民间资本开始涌入运输业,出现第一批“铁道商帮”;
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北境人的信心——原来,他们真的能靠自己的双手,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民间开始流传“沿着铁轨走,就能走到好日子”的谚语,铁轨成了希望的象征。
——这不是幻想,是实干;不是空谈,是前行。
而林烨知道,这仅仅是工业时代的序章。 当有一天,蒸汽机终于轰鸣,铁龙真正驰骋在北境大地上时,人们会记得,这一切,始于二十里马拉铁路,始于那个在风雪中坚持铺轨的身影。
——铁轨铺就未来,时代随轮而动。 ——北境,正在驶向一个全新的纪元。
——没有蒸汽机,我们铺铁轨; ——没有铁龙,我们先养马。 ——但只要方向对了, ——北境,终将驶入属于自己的工业黎明。
而这条铁路,
——是起点,不是终点。
——是火种,不是火焰。
——它将照亮北境的未来,
——直到那蒸汽轰鸣、铁龙咆哮的一天。
——那时,世界将听见,
——北境的车轮,
——滚滚向前。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