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无线之梦,电波初越百里遥
格物院电磁研究所里,零件堆得满地都是,比往常热闹好几倍。
铜丝木板玻璃瓶摆一桌,地上还有没组装的线圈,走路得小心。
墨衡团队没停在发电机成功上,盯着更难的目标 —— 无线通讯。
想让消息不用电线传,靠林烨说的 “看不见的波” 在空气里跑。
林烨画过简陋示意图,标着线圈长导线和 “天线” 俩字。
还提了 “电磁波”“谐振”,没人全懂,却成了探索方向。
实验室中央摆着核心零件:铜线圈、莱顿瓶、矿石检波器。
墨衡攥着示意图,天天围着这些怪东西转,琢磨怎么连线。
铜线圈绕在木轴上,粗的细的好几排,匝数一百到五百。
绕的时候得小心,铜丝不能断还得整齐,不然影响效果。
小周绕到三百匝时铜丝断了,只能从头来,气得拍桌子。
花一天凑齐不同规格线圈,摆盒子里标好号,方便换。
莱顿瓶用玻璃瓶做,外面裹锡箔里面贴金属片,能存电荷。
贴锡箔得平整没气泡,不然容易漏电,老工匠李师傅负责。
他戴手套一点点贴,贴完用蜡封边,废了十几个瓶才成五个。
这五个莱顿瓶宝贝得很,每次用都小心翼翼拿取。
矿石检波器更简单,一块硫化锌矿石,上面搭细铜丝。
铜丝得磨尖,刚好搭矿石表面,位置差一点都不行。
小周试好几次,要么太粗没反应,要么太细一碰就断。
墨衡找了根头发丝粗的铜丝,亲自调好位置才算能用。
这些零件看着粗糙,是团队摸索半个月才凑齐的,浸满汗。
一开始大家信心满,觉得按图连就成,试几次都没动静。
无数次尝试全失败,没人不急,连饭都没心思吃。
午饭送来凉透了,也没人动筷子,眼睛还盯实验装置。
第一次试把线圈莱顿瓶连起来,通电只冒点火花。
火花 “啪” 地灭了,传不了消息,检波器没半点反应。
第二次调线圈匝数,火花大了点,检波器还是没动静。
第三次换大莱顿瓶,没通电瓶身就裂了,电解液流一桌。
能产生电火花,可怎么让它带信息?怎么传远还能接收?
俩问题像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连睡觉都在想。
半夜墨衡爬起来,想起桌上的电报机 —— 靠电键控电路打信号。
他一拍大腿:“用电键控火花节奏,节奏就是信息!”
他连夜跑实验室,点煤油灯趴在桌上画新图纸。
图纸上发电机连电键,电键连线圈,线圈旁拉导线当天线。
天刚亮叫团队过来,说想法大家都觉得可行,立马动手。
小周做电键李师傅修线圈,墨衡负责连线,忙到后半夜。
电键用铜片木头做,按下接通弹起断开,手感得刚好。
小周试好几次,要么按下去弹不起来,要么接触不良。
最后加个小弹簧才解决,总算做出能用的电键。
实验室另一端拉十几米铜导线,绑房梁上当发射天线。
接收端更简单,矿石检波器连另一根铜导线,放百米外小房间。
还接了个简易耳机,就是俩铜片连上线,能贴耳朵听。
“都准备好没?开始试!” 墨衡攥着《乾朝电码本》,深吸口气。
助手们有的盯发电机,有的跑接收端,眼睛都不敢眨。
电码本上每个字对应不同 “哒” 声,“乾” 是哒哒,“朝” 是哒哒哒。
负责接收的小周戴耳机,紧张得手心冒汗,屏住呼吸。
墨衡核对线路没问题,按下电键,按节奏敲起来。
电键 “咔嗒” 响,线圈上冒出有节奏的电火花,稳定没乱。
小周盯着检波器,耳朵贴铜片,大气都不敢喘。
一开始没动静,铜丝纹丝不动,他心里慌了,以为又失败。
过几秒耳朵里突然传来微弱 “咔嗒” 声,跟电键节奏一样!
“听到了!是‘乾、朝’二字!错不了!” 小周狂喜喊出声。
隔壁助手听到喊声,立马跑过来围着想知道情况。
墨衡也跑过去,亲自戴耳机听,果然有清晰 “咔嗒” 声。
实验室瞬间沸腾,大家又喊又跳,比做出发电机还激动。
小周抱李师傅转圈,墨衡声音都抖:“成功了!无线电报成了!”
大家赶紧拿记录本,一笔一划记数据:线圈两百匝,天线十五米。
谐振频率八百千赫,传输距离刚好一百零三步。
记完小周又试一次,敲 “成、功” 二字,接收端还能听到。
墨衡收好记录本:“这是关键,以后改进全靠它。”
接下来几天团队没歇,天不亮就到实验室改装置。
先把天线加长到三十米,换粗铜丝用竹竿架高,信号强不少。
之前断断续续的 “咔嗒” 声,现在变连贯,不用仔细听也能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