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是位五十多岁、面相敦厚的中年人,握着隐月的手连连道谢,言语间却掩不住厂子效益不佳、技术落后的窘迫。
“苏工是留洋回来的高材生,见识广,要是能多帮我们厂想想办法,改进改进技术,那就太好了!”厂长语气恳切,但也知道这要求有点奢望。
隐月沉吟片刻,开口道:“厂长、赵师傅,改进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看到有些关于老旧设备数控化改造的案例,或许……我们可以先从一两台关键设备入手,尝试一下简单的数控升级?”
“数控?”厂长和赵师傅都愣住了。
这词他们听说过,是极其先进的东西,但感觉离他们这种小厂太遥远了。
“不是那种复杂的全功能数控。”隐月解释,“可以叫‘经济型数控改造’,主要是用单板机加步进电机,替换掉老旧的手摇齿轮箱和刻度盘,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走刀和定位。成本不高,但能极大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尤其适合你们这种批量加工农机配件的情况。”
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张示意图和简单的预算表,这是她根据当前国内能搞到的元器件和自己设计的控制程序估算的。
厂长和赵师傅看着那清晰的图纸和虽然不菲但似乎还能咬牙承受的预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如果真能成,那意义可就太大了!
“干!”厂长一拍大腿,“苏工,就按你说的办,需要厂里怎么配合你尽管说!赵师傅,你全力配合苏工!”
项目就这么定了下来。
隐月没有要厂里的工资,只要求了一个“技术顾问”的头衔和项目成功后的少量奖金。
她不在乎钱,但需要一个合理的名目。
她一头扎进了农机厂的技改小组。
从绘制详细的机械改造图,到去电子市场淘换合适的单板机和元器件,再到编写最基础的控制程序,最后带着厂里的电工和技术员一起安装调试。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老设备的精度误差、元器件的不匹配、工人操作的不习惯……
问题层出不穷。
隐月展现出了极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总能很快找到症结,提出替代方案,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
赵师傅和技改组的人对她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由衷的佩服。
这个年轻的女留学生,不仅理论厉害,动手能力也强,还没一点架子。
李红英放假回国跑来厂里找她,看到隐月穿着工作服,手上沾着机油,和工人一起蹲在设备旁讨论问题,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念念,你……你怎么跑这来了?这多脏多累啊!”
隐月直起身,用胳膊擦了擦额角的汗,笑了笑:“挺好玩的。”
李红英:“……”她觉得自己永远无法理解这位姐们儿的脑回路。
几个月后,第一台经过“经济型数控改造”的铣床终于调试成功。
当工作台按照程序指令精准地移动、加工出第一个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复杂零件时,整个车间都沸腾了!
老师傅拿着那个光洁度、精度都远超以往的零件,手都在发抖:“老天爷……这……这比新设备还准啊!”
厂长激动得满脸红光,握着隐月的手不停摇晃:“苏工!你可是我们厂的大功臣,太感谢了!奖金!一定要重奖!”
消息很快传开了。
红星农机厂用“土办法”实现了数控改造,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零头,效果还出奇的好!
一时间,附近几家同样被老旧设备困扰的国营厂纷纷派人来参观学习,邀请隐月去“指导指导”的请求雪片般飞来。
隐月来者不拒。
但她不再亲力亲为地蹲在车间,而是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室”,地点就设在她家附近租的一个小门面房里。
她将数控改造的方案标准化、模块化,针对不同厂家的设备提供定制化的改造图纸、元件清单和控制程序,并负责培训厂里的技术人员。
收费合理,效果显着。
她的工作室很快火了订单排起了队。
她雇了两个无线电爱好者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打下手,自己则专注于方案设计和解决最核心的技术难题。
苏明远和苏母看着女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既心疼又骄傲。
他们没想到,女儿留学回来,没去那些光鲜亮丽的单位,反而走上了这样一条看似另类却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道路。
赚到的钱,隐月大部分投入了工作室的扩大和新技术研发中,小部分改善家里生活,还资助了几个家境困难但颇有天赋的年轻技术工人去进修。
她的名气不再局限于工厂圈子。
科技日报的记者闻讯赶来,写了一篇题为《海归女硕士的“土法”技改之路》的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有人赞扬她脚踏实地,将先进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也有人质疑她“浪费人才”,认为留学生应该从事更高精尖的研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之大佬一出手,渣渣抖三抖!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快穿之大佬一出手,渣渣抖三抖!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