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的田野泛着浅褐色的光泽,许辰站在农机站的观景台上,看着远处的履带式拖拉机在田垄间穿梭。车身碾过的地方,土壤被翻卷成整齐的波浪,深褐色的泥土里混着细碎的麦秸秆,散发出潮湿的草木气息。身体创伤愈合度80%的他,终于能像常人一样长时间站立,指尖触摸栏杆时,能清晰感受到金属被阳光晒热的温度。
这台东方红-1504一天能耕三百亩。农机站的老师傅站在旁边,手里的搪瓷缸冒着热茶的白气,换在以前,得一百头牛连轴转三天才能干完。
许辰的手机屏幕上,正播放着农机作业的延时摄影:拖拉机从晨光熹微开到暮色四合,红色的车身在金色的田野里划出优美的弧线,GPS导航系统让它精准地沿着田垄行进,误差不超过五厘米。弹幕里满是现代农业yyds的赞叹,还有人晒出爷爷辈用牛耕地的老照片,新旧对比格外震撼。
简直是农耕时代的降维打击。许辰笑着转发视频,配文从井田制到机械化,中国人的种地智慧从未停步。系统推送的关联视频跳了出来,标题是《诸葛亮与木牛流马:三国时期的物流黑科技》,画面里复原的木牛流马模型正沿着斜坡行走,机械结构的转动声带着古朴的韵律。
视频博主对比了两者的效率: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能载粮四百斤,日行数十里;而现代拖拉机不仅能拉十吨货物,还能同时完成耕地、播种、施肥——这就是两千多年的技术代差。
许辰看着画面里木牛流马的曲柄连杆,突然想起《三国志》里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的记载。那位在北伐中为粮草运输耗尽心血的丞相,如果看到现代拖拉机,会露出怎样的表情?
【检测到含农业机械革新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三国蜀地?】
系统提示音弹出时,拖拉机正好完成掉头,巨大的轮胎在地上压出深深的辙痕。许辰仿佛能听到祁山古道上的马蹄声、蜀军运粮队的喘息声,所有声音都在等待机械轰鸣的回应。
投射。他对着屏幕里的木牛流马模型轻轻一点,让诸葛丞相也看看,他毕生追求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后世有了怎样的助力。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三国机械体系......投射开始!】
手机屏幕骤然亮起厚重的赭红色光芒,像有无数翻卷的泥土在玻璃表面流动。许辰仿佛能闻到蜀地的栈道苔藓味、祁山的松柏气息,还有拖拉机排气管里的柴油味——所有气味都在那沉稳的引擎声中交融成独特的农耕韵律。
***三国,建兴九年的祁山蜀军大营,弥漫着潮湿的雾气。
诸葛亮披着素色的鹤氅,站在中军帐的沙盘前,手里的羽扇轻轻敲击着标注的木质模型。案上的铜灯跳动着昏黄的光,照亮他眼角新添的皱纹,还有摊开的《出师表》竹简上,被泪水晕染过的字迹。
丞相,长史杨仪掀开帐帘走进来,身上的铠甲沾着晨露,粮队行至陈仓道遇雨,木牛流马的轴承磨损严重,怕是要延误三日。
诸葛亮的眉头锁得更紧。自上次北伐因粮尽退兵后,他特意改良了木牛流马的设计,将载重量提高到四百二十斤,可蜀道崎岖,雨水锈蚀木轴,效率还是不尽如人意。帐外传来士兵的咳嗽声,连日阴雨让不少人染了风寒,连负责赶车的民夫都病倒了三成。
再派五十名士兵去接应。他的声音带着难以察觉的疲惫,羽扇划过沙盘上的粮道,告诉队长,宁可慢些,切勿让粮草受潮。
杨仪领命退下,帐内只剩下铜灯的噼啪声。诸葛亮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雾气笼罩的祁山,想起先主临终前的嘱托,胸口一阵发闷。如果不能解决粮草运输的难题,北伐大业终将是镜花水月。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士兵的惊呼:天上有红光!
诸葛亮推开窗户,只见灰蒙蒙的天幕被一层厚重的赭红色光芒覆盖,光芒中浮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
一片开阔的平原上(后来被参军蒋琬记载为天府之野),一台红色的钢铁巨兽正在耕地。它没有牛马拉动,没有士兵推动,仅凭自身的履带就能前进,巨大的铁犁翻起的泥土比木牛流马的车厢还高,车身上冒着淡淡的黑烟,发出沉稳有力的轰鸣。
那是何物?诸葛亮的羽扇停在半空。他见过汉武帝时期的楼车、王莽新政时的人力犁,却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农耕器具——它的钢铁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转动的齿轮比军中最大的弩机还要精密。
画面拉近,能看到巨兽的驾驶舱里坐着一个人,手里转动着两个黑色的把柄(后来被称为方向盘),面前的小块琉璃(后来被认定为)上,还有跳动的数字和线条。他不需要看路,就能精准地沿着田垄行进,遇到土坡时,履带轻轻一碾就爬了上去,比最健壮的耕牛还要稳健。
不用牲畜,竟能自行运转?杨仪不知何时又回到帐外,看得目瞪口呆,莫非是用了墨家的机关术?可哪有机关能有这般力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