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咖啡馆的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点。许辰用纸巾擦了擦手机镜头上的指纹,屏幕里立刻映出自己带着笑意的脸。身体创伤愈合度90%的他,脸颊的线条已经恢复了车祸前的流畅,只是眉骨处还留着一道浅浅的疤痕——系统提示这是保护机制留下的印记,像一枚勋章,提醒着他与那些遥远时代的奇妙连接。
一声轻响,自拍完成。许辰滑动屏幕,点开美颜软件,看着磨皮功能将疤痕隐去,瘦脸特效把下颌线拉得更尖,忍不住对着屏幕吐槽:这美颜开得,亲妈都认不出了。
手机推送了一条热门视频:《从银版摄影到手机自拍:人类记录影像的两百年》。画面里,19世纪的摄影师举着笨重的相机,曝光需要十分钟才能拍出一张模糊的肖像;20世纪的胶卷相机让拍照变得便捷;而现代智能手机,不仅能瞬间成像,还能通过算法改变光影、修饰瑕疵,甚至添加动态贴纸。
以前拍张照要穿最好的衣服,梳最整齐的头发,现在随手就能拍,不满意就删。主持人举着手机对着镜头眨眼,瞬间永恒的能力,放在古代,怕是只有神笔马良才能做到吧?
许辰看着屏幕里自己的自拍,突然想起宋朝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那幅长卷,而现在,手机一秒钟就能记录下比画中更丰富的场景。如果让那个时代的文人画师看到手机拍照,尤其是美颜功能,会是什么表情?
【检测到含影像技术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北宋汴京?】
系统提示音弹出时,画面正好展示了手机全景拍摄功能——镜头缓缓转动,将咖啡馆窗外的街景、行人、落叶全部收入画面,自动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全景图。许辰仿佛能闻到汴河两岸的水汽、画舫里的茶香,还有文房四宝的墨香——所有气味都在那声清脆的声中交融成独特的韵律。
投射。他指尖轻点屏幕上的删除键,把那张过度美颜的自拍换成了刚拍的街景,让宋朝的才子们也见识下,什么叫下笔如有神之外的记录方式。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宋朝绘画体系......投射开始!】
手机屏幕骤然亮起温润的玉色光芒,像有无数墨滴在玻璃表面晕染开来。许辰仿佛能听到汴京画院的画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御街上车马的铜铃声,还有手机快门的轻响——所有声音都在那流动的光影中交织成跨越时空的和弦。
***北宋,元佑三年的重阳节,汴京的大相国寺正举办着一年一度的书画会。
苏轼穿着宽大的居士服,手里把玩着一枚澄泥砚,站在一幅《秋江待渡图》前微微颔首。画中烟波浩渺的江面泛着粼粼波光,渡口的旅人牵着马眺望远方,连芦苇荡里栖息的水鸟都栩栩如生。
子瞻兄觉得此画如何?旁边的黄庭坚捻着胡须问道,他刚完成一幅草书,笔走龙蛇的字迹引得不少文人驻足。
苏轼尚未开口,就听到有人惊呼:米芾兄又在泼墨了!
只见不远处的画案前,米芾正将墨汁随意泼在宣纸上,手持蔗滓横扫,转眼间就勾勒出怪石嶙峋的山景,虽然笔法狂放,却深得山水神韵。围观的画师们啧啧称奇,都说这米氏云山独步天下。
画是好画,苏轼却摇了摇头,只是可惜,这般精妙的景致,需费时数日才能完成。待画作成时,江上的雾气早已散尽,渡口的旅人也已远去了。
黄庭坚深有同感:是啊,去年我在武昌登楼远眺,长江万里如练,想要画下来,可等笔墨备好,暮色已至,终究是错过了。
文人画师们纷纷叹息,绘画最遗憾的莫过于此——美景稍纵即逝,纵使技艺再高,也难捕捉那转瞬即逝的光影。
就在这时,大相国寺的琉璃塔突然反射出奇异的光芒。原本喧闹的书画会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望向天空,只见湛蓝的天幕被一层温润的玉色光芒笼罩,光芒中浮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
一个穿着短衫的现代人(后来被称为),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匣子(后来被认定为聚影镜),正对着满园的菊花按下侧面的凸起。一声轻响,匣子正面的小琉璃上,竟立刻浮现出菊花的影像——黄的、白的、紫的,层层叠叠的花瓣清晰得连露珠都看得见,比最工细的工笔画还要逼真。
那是什么法器?一个年轻画师失声惊呼,手里的狼毫笔一声掉在地上。
画面拉近,能看清那聚影镜的神奇之处:无论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还是随风摇曳的花枝,只要被匣子对着,按下凸起,就能瞬间在琉璃上。更让人震惊的是,它不仅能照花草,还能照人——那个对着自己按下凸起,琉璃上就出现了他含笑的面容,连眼角的细纹都清晰可见。
竟能将人影留在器物上?米芾的眼睛瞪得溜圆,他见过铜镜照影,却从未见过能把影子住的法器。铜镜里的影子会随着人动而消失,可这琉璃上的影像,却像被施了定身咒,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