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窗台凝着一层薄薄的水汽,许辰推开窗户,潮湿的风带着雨意扑面而来。手机屏幕上,本地天气预报的图标正闪烁着蓝色的雨滴符号,下方清晰标注着今日小雨转中雨,气温18-22℃,东北风3级。身体创伤愈合度85%的他,已经能清晰感知到天气变化对关节的细微影响——这是系统修复后带来的新能力,像带着一个天然的晴雨表。
还好昨天看了预报,把阳台的花搬进来了。他笑着滑动屏幕,刷到一条气象科普视频:《从甲骨文卜雨到卫星云图:中国人的观天智慧》。画面里,考古学家正在解读殷墟甲骨上的:癸卯卜,今日雨?紧接着切换到现代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图,白色的云层在蓝色星球上流动,像被风吹动的棉絮。
三千年前靠龟甲占卜,现在靠卫星预测,准确率从50%提升到98%。主持人指着屏幕上的数值模型,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抗自然不确定性的胜利。你敢信吗?现在的天气预报能精确到小时,甚至能预测降雨量——这在古代,怕是只有神仙才能做到。
许辰想起去年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正是因为提前三天发布的暴雨预警,让相关部门有足够时间准备,才把损失降到了最低。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掌控力,放在任何一个古代王朝,都足以被奉为。
不知道李世民看到这精准的天气预报,会不会把钦天监的官员全换了?他想起唐朝的《步天歌》,虽然系统地记录了星象,但预测天气依然靠观云望气,准确率堪忧。
【检测到含气象科技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盛唐长安?】
系统提示音弹出时,画面正好展示了台风的路径预测动画,红色的箭头清晰地标明了未来七天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许辰仿佛能看到长安城的钦天监官员正对着云图发愁,能听到农户们祈祷风调雨顺的呢喃——所有声音都在等待一个确切的答案。
投射。他指尖轻点屏幕,让贞观之治也感受下这未卜先知的力量。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唐朝天文体系......投射开始!】
手机屏幕骤然亮起清澈的蓝色光芒,像有无数流动的云层在玻璃表面展开。许辰仿佛能闻到长安城的雨水气息、钦天监的笔墨清香,还有现代气象站的臭氧味道——所有气味都在那精准的预报声中交融成独特的韵律。
***唐朝,贞观十二年的初夏,长安西市的粮行前挤满了焦虑的农户。
再不下雨,麦子就要枯死了!一个老农攥着干裂的麦穗,麦芒上的灰尘簌簌落下。旁边的农户们纷纷附和,今年入夏以来,长安周边滴雨未下,眼看着就要收割的冬小麦,在烈日下蜷缩成了黄褐色。
大明宫的紫宸殿里,李世民正对着钦天监呈上的云气图发愁。图纸上用朱砂画着歪歪扭扭的云纹,钦天监监正跪在地上,语气含糊:陛下,臣观昨日西方有赤云,或主三日内有雨......但不敢确定。
又是不敢确定!李世民把云气图拍在案上,从上个月开始,你们就说或有雨,结果呢?地里的麦子都快成干草了!
侍立一旁的房玄龄连忙劝谏:陛下息怒,观天测雨本就难事。臣已下令打开常平仓,平价出售粮食,可暂解百姓燃眉之急。
解得了一时,解不了一世。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殿外望着天空。湛蓝的天幕上没有一丝云彩,只有刺眼的阳光炙烤着琉璃瓦,反射出晃眼的光芒。他想起年初天幕展示的杂交水稻,特意让人在关中试种,可这持续的干旱,再好的稻种也长不成啊。
就在这时,金光门方向突然传来喧哗。内侍匆匆跑进来禀报:陛下!天上!天上有蓝光!
李世民抬头望去,只见长安的天空被一层清澈的蓝色光芒覆盖,光芒中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奇异画面:
一个巨大的圆形球体(后来被称为)上,覆盖着白色的云团,这些云团在蓝色背景上缓慢移动,边缘还标注着奇怪的符号。画面左侧,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类似唐朝的太史令)的人正在讲解,手指着一团旋转的白云:根据卫星云图分析,未来24小时内,秦岭以北地区将出现降雨,降雨量约20-30毫米。
天球?李世民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曾听玄奘法师描述过印度的地圆说,却从未想过能亲眼看到的模样。更让他震惊的是那白色云团——竟与钦天监绘制的云气图有几分相似,却更加清晰、更加系统。
画面切换到长安的位置,一个醒目的蓝色雨滴图标旁边,写着明日卯时降雨,辰时转中雨,午时雨停。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建议农户提前做好抢收准备,官府需防范可能出现的短时积水。
明日卯时降雨?房玄龄失声重复,还能精确到时辰?
钦天监监正更是脸色煞白,额头抵着地面不敢抬头。他们预测天气最多能说个大概,这的精确预报,简直是闻所未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