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刚过的午后,许辰蹲在田埂上啃着冰镇西瓜,看远处稻田里的无人机嗡嗡作响。淡蓝色的机械臂下挂着塑料药箱,螺旋桨搅动起金色的麦浪,白色的雾状农药随着机身移动均匀洒落,像给绿色的稻海蒙上了一层薄纱。种粮大户老李举着遥控器紧随其后,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操作杆上灵活滑动,嘴角挂着藏不住的笑意。
小许你看,这玩意一小时能撒三十亩地,顶得上十个壮劳力!老李把遥控器递过来让他试试,黝黑的脸上汗珠反光,往年这时候雇人撒农药,一天光工钱就得花上千块,还得担心他们偷懒耍滑。现在好了,我一个人就能搞定,连药都省了三成!
许辰接过遥控器时,指尖触到了发烫的塑料外壳。无人机悬停在两米高的稻穗上方,摄像头传来的实时画面里,每一株稻禾都清晰可见,药雾穿过叶隙时甚至能看到细小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他想起上周刷到的农业纪录片——《从刀耕火种到智能农业》,里面新石器时代的骨耜与现代播种机并置,解说员沉稳的声音透着骄傲:中国农业用七千年时间,完成了从看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蜕变。
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许辰对着正在拍摄的手机镜头感叹,镜头扫过无人机药箱上的标签——高效低毒农药,用量:每亩300ml。他注意到田埂边竖着的气象站,太阳能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风速、湿度和温度,老李说这是为了精准控制农药喷洒的时机,风大了不行,会飘到别家田里;太干了也不行,药效发挥不出来。
手机推送的科普视频自动播放起来,画面里展示着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各种应用:播种、施肥、授粉、病虫害监测......当切到农民用手机APP规划航线,无人机自主完成作业的场景时,弹幕里满是惊叹——这是把飞机开进了农田啊!我爷爷要是看到这个,能惊掉下巴!古代帝王见了,怕是要以为是神鸟下凡吧?
许辰对着镜头举了举遥控器,无人机在指令下缓缓降落,螺旋桨卷起的气流吹得稻叶沙沙作响。他突然想起武则天,那位在洛阳建立籍田坛、亲自耕作劝农的女皇帝,曾下令编纂《兆人本业记》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如果让她看到这不用马拉、不用人扛,就能自己飞着撒药的,会不会真的以为是祥瑞降临?
【检测到含现代农业科技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武周时期神都洛阳?】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无人机的药箱正好空了,老李麻利地换上新的药瓶,动作熟练得像给钢笔灌墨水。许辰仿佛能闻到洛阳城外的麦香、上阳宫的脂粉气,还有农药特有的微苦气味——所有气味都在那片金色的稻田里,交融成跨越时空的丰收序曲。
投射。他望着无人机再次升空的背影,机械臂划过的弧线像道银色的闪电,让那位圣神皇帝看看,千百年后,她的子民是怎样把种地变成的学问。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武周农业体系......投射开始!】
手机屏幕骤然亮起银蓝色的光芒,像有无数片旋转的螺旋桨在玻璃表面闪烁。许辰仿佛能听到洛阳城的晨钟暮鼓、官仓的谷物称重声、农民挥鞭赶牛的吆喝声——所有声音都在那架无人机的嗡鸣里,交织成跨越一千三百年的农耕史诗。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的夏至,神都洛阳的籍田坛外挤满了观礼的百姓。
六十七岁的武则天穿着十二章纹的衮服,手持青铜耒耜,站在祭祀用的田垄前。晨光透过冕旒的珠串,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却掩不住那双眼睛里的锐利。今天是她亲耕的日子,按照惯例,皇帝要在籍田象征性地耕种三亩地,以劝勉农桑。
圣神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礼官的唱喏,百姓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震得田边的杨柳叶簌簌作响。武则天举起耒耜,在松软的土地上划出第一道沟痕,动作虽慢却稳如磐石。她身后的宰相狄仁杰捧着《兆人本业记》,目光落在田埂上那些背着药箱的农夫身上——最近河南道闹蝗灾,朝廷刚下旨让各地喷洒草木灰驱虫,可人力有限,很多农田还是错过了最佳时机。
狄卿,武则天放下耒耜,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河南道的蝗灾怎么样了?昨日收到急报,说陈留郡的麦田又被啃了三成。
狄仁杰上前一步,拱手答道:回陛下,各地都在按您的旨意,组织农夫用草木灰和石灰驱虫。只是......他顿了顿,语气沉重,虫灾蔓延太快,人手实在不够。有些偏远县份,等官吏带着药粉赶到,庄稼早就被啃光了。
武则天望着远处连绵的麦田,眉头拧成个川字。她执政二十多年,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光是为了改良农具,就命人仿制过曲辕犁、龙骨水车,可面对天灾人祸,人力终究有限。去年她还下旨编纂《农家月令》,教百姓按节气防虫,可真到了虫灾爆发时,这些纸上的学问总显得力不从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