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傍晚,小区门口的广场格外热闹。许辰拎着刚买的西瓜路过时,被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和欢笑声吸引了注意力。只见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师傅正支着个黑黢黢的铁家伙,旁边围着一圈踮脚张望的小孩,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零钱,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不断转动的铁罐子。
嘭——!
一声震耳欲聋的闷响伴随着白雾炸开,吓得许辰手里的西瓜差点脱手。等烟雾散去,孩子们已经欢呼着围了上去,师傅正用一个大竹筐接着从铁罐里倒出来的东西——那是些白白胖胖、蓬松酥脆的爆米花,像无数朵绽放的小白云,甜香混着焦香的气息在晚风里弥漫开来。
给我来两袋!许辰也被勾起了馋虫。小时候在乡下赶庙会,最期待的就是这声响,每次都会缠着大人买上一包,捧着热乎乎的爆米花能开心一整天。
师傅手脚麻利地装袋,秤杆一挑笑道:小伙子有眼光!我这可是老式爆米花机,比电影院的好吃多了。透明塑料袋里,金黄色的玉米粒膨胀成雪白的花朵,偶尔混着几颗焦糖色的,是师傅特意多放了糖精的特供版。
许辰咬了一颗在嘴里,酥脆的外壳咔嚓作响,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他举起手机对着爆米花机拍了段视频,屏幕上正推送着老式爆米花机工作原理的科普内容:这种传统爆米花机采用高温高压原理,将玉米粒加热至180℃以上,内部水分蒸发膨胀,打开的瞬间气压骤降,玉米粒就会像气球一样炸开......
说起来这东西还有点危险呢。许辰对着镜头举了举手里的爆米花,小时候总听说谁家爆米花机炸了,后来才知道是压力没控制好。不过就是这声巨响和突如其来的,才显得格外有意思,现在的电动爆米花机虽然安全,却少了这份仪式感。
弹幕里瞬间涌进一堆回忆杀:
小时候听到这声音能从村头跑到村尾!
我奶奶说这是粮食开花,得趁热吃才吉利
有没有人记得能爆大米和年糕片?撒上白糖绝了
突然好奇,要是宋朝市集上有这玩意,会不会被当成仙术?
汴京小孩:这比糖画好看!我要这个!
许辰看着这条弹幕笑出声。宋朝的市集可是出了名的繁华,《清明上河图》里光小吃摊就画了几十种,什么冰糖葫芦、馓子、糖蒸酥酪,要是再加上这会的玉米,估计真能引发哄抢。他突然想起前段时间投射红薯种子时,宋朝已经开始种植玉米了,虽然还没普及,但汴京的市集上应该能找到玉米粒。
【检测到含传统美食加工器具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北宋汴京大相国寺周边市集?】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许辰正把最后一颗爆米花扔进嘴里。晚风掀起塑料袋的边角,露出里面空荡荡的底部,只剩下些许细碎的糖渣。他仿佛能听到汴京御街的吆喝声、货郎摇着拨浪鼓的叮咚声、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所有声音都在这甜香的空气里,交织成跨越时空的味觉序曲。
投射。许辰将空袋子扔进垃圾桶,让大宋的孩子们也尝尝,这会开花的粮食是什么味道。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北宋饮食文化......投射开始!】
手机屏幕骤然亮起,映出爆米花蓬松的纹理,像洒满了星光的云朵。许辰仿佛能听到汴河上的船桨声、勾栏瓦舍的丝竹声、茶馆里说书人的拍板声——所有声音都在这酥脆的声响里,交织成跨越千年的童趣之歌。
***北宋,熙宁七年的端午前夕,汴京大相国寺外的瓦子(市集)像被打翻的百宝箱,挤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摩肩接踵的行人。
卖糖画的王二郎正用铜勺在青石板上勾勒出一条鳞爪分明的糖龙,周围的小孩们看得眼睛都直了。他刚把竹签粘在糖龙身上,准备递给前排那个穿绸缎小袄的富家公子,突然听到头顶传来一阵奇怪的嗡鸣。
那是什么?有人指着天空惊呼。
原本湛蓝的天幕不知何时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像蒙上了一层薄纱的铜镜。光晕里渐渐浮现出画面:一个黑黢黢的铁罐子正在火上转动,旁边围着一群穿着短衫的孩子,个个踮着脚、仰着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期待。
那铁疙瘩是啥?看着怪吓人的。王二郎停下手里的活计,和周围的人一起抬头张望。他在市集混了十几年,见过西域来的琉璃镜,玩过波斯传的骰子,却从没见过这模样的铁器——圆滚滚的像个炮弹,架在火炉上转得飞快,看着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画面里,一个穿着奇怪衣服的人(爆米花师傅)突然站起身,将铁罐子塞进一个麻袋里。周围的孩子们瞬间捂住耳朵,脸上却带着又怕又期待的表情。
要出事了!围观的汴京城百姓忍不住惊呼。
就在这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响从天幕里炸响,吓得不少人连连后退,有胆小的姑娘甚至躲到了货摊底下。等漫天白雾散去,所有人都看呆了——那黑铁罐子里倒出来的,竟然是一堆白白胖胖、蓬松酥脆的东西,像无数朵突然绽放的,又像冬天飘落的雪花,看得人眼花缭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