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驾临少林,师父必心生欢喜。”
扫地僧,乃当世真仙!
论辈分与境界,他与萧远山之师柴熙谨并驾齐驱。
四大绝顶高手中,扫地僧与柴熙谨独占其二。
无崖子因故未能圆满,只能算半个超越之境。
“正好,我也有事与他探讨。”
“过往无法抹去,未至之事无从谈起,但曾经的辉煌永不消逝。”
“他虽隐姓埋名,但那段峥嵘岁月,终需有人铭记。”
“玄苦大师太过低调,外界几乎不知少林有此高人。”
“玄苦大师深具大智慧,我也渴望一见。”
“至于玄慈方丈您,我有许多要事相商。”
“此次前来少林,我最想见的有四人。”
“扫地僧、玄慈方丈、玄澄大师与玄苦大师。”
“若相谈甚欢,再拜访玄难、玄寂、玄渡、玄通、玄生诸位大师。”
“天下武功源于少林,高手自然也出自少林。”
“希望能与诸位大师一叙,不知方丈意下如何?”
人数虽多,但玄慈并不意外。秦玄精通百家武学,想与寺中将绝学练至化境者论道,实属常理。
习武之人自有此等考量。
“阿弥陀佛,自无不可。”
“出家人与人方便,更遑论与秦宫主论武,寺中众人定当欣然赴约。”
“玄澄大师,可曾见过真佛?”
少林寺前山熙攘,后山小院却格外清幽。
若非要一条小径指引,任谁都会以为这是处荒废之地。
“秦宫主,玄澄师兄不喜喧闹,独居此院已久。”
“此乃达摩祖师顿悟后所建的第一座院落,玄澄师兄特请方丈准许在此修行。”
玄生言语简练,全无少林僧人常念的佛号。
“玄澄大师练成十三门神功,确是少林两百年来第一人,却因武而废。”
“这该是种警示。”
“玄慈方丈亦是百年奇才,仅修成大金刚拳、般若掌与袈裟伏魔功三门绝学。”
“玄生大师竟同时修炼六门神功,玄慈方丈应当劝阻才是。”
玄澄的十三门神功固然令人惊叹,但年纪轻轻的玄生能练成六门绝技,也已相当出色。
玄澄、玄慈与玄生三人,便足以展现天龙时期少林的强盛。
玄生谦逊道:不能相比。玄澄师兄每学一门神功,必将其钻研至极致。
比如大金刚拳,他自己必须达到与玄慈师父同等的境界才算功成。
而我不同,能成则成,不成亦不强求。
况且玄澄师兄专攻的是少林七十绝技中最艰深的十三门,像我修习的天竺佛指这类功夫,他根本不屑一顾。
所以表面上我练的数量不少,
实则与玄澄师兄的差距,远不止是六与十三的数字之别,而是境界上的天壤之别。
秦玄望向神色坦然的玄生,
暗自赞叹此人不凡。
玄澄胜在天资与执着,非上乘武功不学;
玄生则以豁达见长,在佛门中更显超脱。
这般胸怀的玄生,日后成就未必不如玄澄。
一门出三位英才,少林这一代真是得上天眷顾。
秦宫主请随我来,玄澄师兄正在院内修行。
推开院门,迎面是满目萧索。陈旧的建筑透着腐朽之气,四周一片死寂。
玄澄师兄,是我玄生。
近日武林中声名最盛的次元宫秦玄宫主前来拜会,奉方丈之命带他前来。
玄生的语调恭敬异常,显是对玄澄极为尊崇。
回去吧,修佛之人,当专注三宝。
仅闻其声,秦玄便知玄澄的佛法修为已冠绝少林。
那声音犹如佛音,能涤净杂念,使人澄明。玄澄的话语,早已不染尘世烟火。
“既然大师一心向佛,理应心怀佛陀般的宽容与包容。
“但大师现在因佛而拒绝见人,这本身何不是一种执念?
“前半生执着于武学,成为少林两百多年来第一人,独揽十三门绝技。
“除达摩祖师外,少林史上无人能及玄澄大师。
“然而,成也执着,败也执着。
“一身修为尽废,放下执念,方得解脱。
“如今大师弃武修佛,潜心经藏。
“方才听大师所言,字字蕴含佛音,佛法造诣已远超寺中高僧!
“可惜无论修佛还是习武,大师始终未能放下执念。
“这般下去,眼看悟透的佛法,恐怕也要前功尽弃。”
秦玄话音未落,玄生脸色骤变!
这分明是咒诅!玄澄师兄的佛法修为在寺中位列前三,
多少人来此求教,皆获益匪浅。
怎么到了你口中,又要毁于一旦?
“秦宫主,你这……”
“佛陀于菩提树下 ** 二十余载,终得顿悟。
“此前历经三万八千法门,皆非正道。
“即便如此,佛陀仍坦然面对过往,
未曾因曾入左道而否认,此乃觉者胸怀。
“大师虽修得佛音,却刻意回避过去,仿佛那段经历从未存在。
“起初便走了窄路,独木桥何以渡人?”
喜欢天下第一:海棠别慌我是来帮你的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下第一:海棠别慌我是来帮你的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