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也的离开,仿佛带走了剧组一部分鲜活的气息,但也让一切重新沉淀下来。
谢观颐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她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林静”这个角色,甚至有些难以抽离。
拍摄进行到后期,“林静”经历了与“陈熙”的相遇、相知与别离,这位过客般的学者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她看似平静坚定的心湖里漾开层层涟漪,让她开始更深刻地审视自己的选择和价值。
她送走他,继续守着这片山和孩子,但内心某种东西被点燃了,变得更加坚韧和开阔。
谢观颐完美地捕捉到了这种复杂的心境变化。
她的表演愈发细腻动人,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传递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张导对此欣喜不已,常常在镜头后忍不住低声叫好。
然而,戏外,谢观颐却感到一丝恍惚。那些与闻人也关于坚持与意义的讨论,那些一起爬山、认植物、看星空的时光,究竟是角色的,还是她自己的?
那份因理解而产生的悸动,属于林静,还是也属于谢观颐?她发现自己偶尔会对着闻人也坐过的那块山石出神,会在教孩子们认字时,下意识地用上他提到的某种生动比喻。
这种“入戏”太深的状态,让她对周围现实的感知似乎隔了一层薄纱。
齐景崇送来的那些昂贵物资被她堆在角落,那台卫星电话更是很少碰触。
朱莉谨慎地维持着沉默,只确保她的基本安全和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事无巨细地汇报。这种短暂的、无人紧盯的自由感,让谢观颐得以更彻底地沉入角色的世界与内心的思考。
她与小禾的联结也愈发深厚。
戏里戏外,她不仅是老师,更像一个姐姐甚至母亲。她听阿婆讲过去的故事,听小禾描述对山外世界的想象和恐惧,这些真实的互动不断滋养着她的表演,也让“林静”这个角色扎根于真实的土壤,愈发丰满动人。
直到一场重头戏的拍摄,将她这种“戏我两忘”的状态推向了顶峰。
那场戏是“林静”独自一人在深夜的教室里,读着“陈熙”离开后寄来的第一封信。
信里,他描绘了沿途壮丽的风景,也写下了对她和孩子们深深的牵挂与敬佩。他写道:“与你相比,我的探索向外,你的耕耘向内,但我们都同样在与这个世界最深奥的部分对话。你守护的不仅是孩子们的上学路,更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可能。林老师,你并非困守于此,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世界的前沿。”
台词的力量,结合这段时间所有的生活体验、角色感悟以及与闻人也那些触及灵魂的对话,瞬间击中了谢观颐。
她捧着那封道具信笺,眼泪无声地汹涌而出,那不是表演,那是真实的情绪奔流。委屈、坚守、价值被认可的感动、无人诉说的孤独、以及那份朦胧却真挚的情感……
所有情绪交织喷薄,她哭得难以自抑,肩膀微微颤抖,却紧紧咬着唇不发出声音,仿佛要将所有心事都吞咽下去。
镜头紧紧捕捉着她的特写,全场寂静无声,只有山风穿过破旧窗棂的呜咽,和她极力压抑的啜息。
“卡!”张导的声音过了许久才响起,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完美!观颐,你……你完全就是林静!你奉献了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好的表演!”
戏停了,谢观颐却久久无法出戏。她依旧坐在那里,泪水止不住地流。朱莉连忙拿着外套和水上前,心疼地围着她,小声安抚。周围的工作人员悄然散去,给予她平复的空间。
回到小屋,朱莉端来热水,看着她依旧微红的眼眶,小心翼翼地问:“观颐姐,你没事吧?”
谢观颐摇摇头,接过水杯,温热的感觉透过杯壁传入掌心。她忽然抬头看向朱莉,问了一个她很久没问过的问题:“朱莉,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不想再按照别人设定的剧本走了,会怎么样?”
朱莉愣住了,她看着谢观颐,灯光下谢观颐的眼神清澈却坚定,带着一种破土而生的力量。她想起了落下的瓦片,想起了推开她的那只手,想起了这段时间以来谢观颐真正放松的笑容和沉浸于创作的光芒。
最终,她只是低下头,声音很轻却很清晰地说:“不管你怎么选……我……我都跟着你。”
这句话,是一个轻轻的承诺,落在了寂静的山夜里。
谢观颐看着她,良久,唇角绽开一个真切而放松的笑容,“谢谢。”她轻声说。
窗外,星河流转,万籁俱寂。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一句来自同伴的承诺,仿佛洗去了她心中部分迷惘,某种决心变得更加清晰。
就在谢观颐于山区夜色中下定决心之时,城市的另一端,闻人也正为他所期待的“下一次”全力以赴。
杀青回到繁华都市,闻人也几乎没有休息,便立刻投入了密集的工作中。
广告拍摄、杂志专访、新歌排练……行程表密密麻麻,几乎榨干了他所有的时间。但他却毫无怨言,甚至比以往更加投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