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拍摄,在一种混合着离愁与成就感的氛围中,接近了尾声。
最后几组镜头,是在阿孜奶奶的木楼前。
节目组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感谢老人和寨子在这段时间里给予的支持与启迪。谢观颐穿着那身深蓝色的傈僳族服饰,站在阿孜奶奶身边,听着制片人用真诚的话语,讲述着这次拍摄对团队每个人的意义。
轮到谢观颐时,她接过话筒,目光扫过眼前质朴的村民、专注的节目组同事,最后落在阿孜奶奶平静而深邃的眼眸上。
“来到这里之前,我带着很多困惑和疲惫。”她的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沉静,“我以为我是来寻找答案的。但阿孜奶奶和这里的经纬线教会我,答案不是找到的,是自己一梭一梭织出来的。”
她顿了顿,眼中泛起湿意:“这段日子,我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倾听山林和织机的声音,更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份沉淀和力量,是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给予我最珍贵的礼物。谢谢你们。”
她没有说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重量,落在每个人的心上。阿孜奶奶伸出手,紧紧握了握她的手,那布满老茧的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量,胜过千言万语。
镜头记录下这温情的一幕,为“匠心·传承”第一段旅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拍摄结束,工作人员开始收拾器材,现场气氛轻松了不少,夹杂着即将归家的兴奋与对这片土地的留恋。
谢观颐帮着阿孜奶奶将最后几卷彩线收入樟木箱,动作细致,心却早已飘向那片即将再次踏入的、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与宫宵那场开诚布公的谈话,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见了他的深情,也照见了自己的迷茫。他的等待是港湾,却也让即将启航的她,肩头更沉了一分。
“姑娘。”阿孜奶奶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递过来一小包用油纸仔细包好的东西,“拿着,山里自己采的草药,安神。”
谢观颐接过,那粗糙的油纸包裹着的不只是草药,更是一份质朴的关怀。她看着老人历经风霜却异常平和的脸庞,忽然生出浓浓的不舍。“阿奶,谢谢您。”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一句。
老人拍了拍她的手背:“记住在这里的经历,心里有火,走到哪儿都不怕冷。”
**
回程的吉普车在崎岖山路上颠簸。谢观颐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除了色彩仿佛亘古不变的山峦。与来时不同,此刻她的行囊里,除了收获的宁静,更多了一份关于感情去向的、悬而未决的沉重考题。
她拿出手机,屏幕上是与宫宵的聊天界面,最后停留在他那句“我等你,无论多久”。她几次想再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默默关掉了屏幕。至于闻人也,她更不会去打扰他什么,她并不希望他知道自己的这些决定。
车子抵达城市的机场,熟悉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带着一种冰冷的效率感。办理登机手续时,她收到了朱莉的提醒:“观颐姐,芈书刚才来消息确认航班号,说……齐总会安排车在机场接。”
谢观颐回过去一句“知道了。”
这在她意料之中,齐景崇不会给她任何缓冲的余地,他要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掌控感,从她踏回那座城市的第一步开始。
飞机冲上云霄,穿过厚重的云层。下方是绵延的群山,上方是刺目的阳光。谢观颐闭上眼,阿孜奶奶火塘的温度,宫宵沉稳的声音,齐景崇冰冷的注视,闻人也炽热的眼神……无数画面在脑海中交织碰撞。
**
飞机平稳降落在国际机场。
vip通道外,果然早已有车等候。司机恭敬地拉开车门,芈书站在车旁,一身利落的职业装,脸上是程式化的微笑。
“谢小姐,一路辛苦。齐总还有事务,在公司等您。”芈书的语气依旧客气,不带任何个人情感。
谢观颐点了点头,看了一眼站在旁边想说什么的朱莉,摇了摇头没有多言,弯腰坐进车内。朱莉想跟上,却被芈书一个眼神制止,安排了另一辆车。
车门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车内暖气很足,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舒适的暖意。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翻涌。这是一场硬仗,她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和冷静。
车子最终停在寰宇世纪大厦的地下停车场,专属电梯直达顶层。电梯门打开的瞬间,那种无处不在的、属于齐景崇领域的压迫感便扑面而来。
芈书引着她走向那间熟悉的、宽敞得近乎空旷的办公室。
齐景崇就坐在那张巨大的办公桌后。他仍是穿着一身剪裁精良的深灰色西装,没有打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扣子,姿态看似慵懒,却在她走进门的瞬间,将视线落在了她的身上。
他没有起身,只是微微抬了抬手,示意她坐下。
谢观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落座,目光平静地迎上他的审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