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机翼样段的成功,如同在第七研究所本就引人注目的成绩单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引来了更远方的目光。在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大背景下,一支来自北方的苏联专家代表团,获准对第七研究所进行有限度的、严格管控的技术访问与交流。这既是某种层面上的“友好”姿态,也无疑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彼此试探的智慧较量。
研究所为此进行了周密准备,划定了明确的参观路线和交流范围,哪些可以展示,哪些必须回避,都有严格规定。张彬作为研究所年轻一代中最杰出的代表,并且拥有【基础俄语(熟练级)】的能力,被钱所长点名参与核心接待与交流环节。
会面当天,苏方专家一行五人,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步入研究所。为首的专家组长是一位头发银白、眼神锐利如鹰的老者,名叫伊万诺夫,气质沉稳,带着老牌工业强国专家特有的、隐约的优越感。他身后的成员也个个神情专注,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视着所内的一切。
交流在略显拘谨但符合外交礼仪的氛围中开始。钱所长代表研究所致欢迎词,张彬担任部分技术内容的翻译和补充说明,他流利而地道的俄语发音,让伊万诺夫眼中首次闪过一丝惊讶。
按照预定方案,中方展示了一些已部分公开或密级较低、却又足够体现技术水平的成果。当那台银灰色的高性能微型计算器被拿出来演示时,苏方专家们的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他们传看着这个巴掌大却能快速完成复杂运算的小盒子,低声交换着意见。
张彬负责讲解其基本功能和设计理念,他语气平和,用词精准,既清晰地阐述了计算器的优势,如便携性和计算速度,又巧妙地避开了核心的集成电路设计细节、具体的半导体工艺和关键的算法实现。他像是在展示一件精美的瓷器,让人欣赏其外形与功用,却绝不透露烧制的配方与窑变的秘密。
“很有意思的设备,张彬同志。”伊万诺夫拿起计算器,仔细端详着,“它的运算核心,是基于晶体管离散电路,还是……某种集成化的尝试?”问题直指核心。
张彬面色不变,微微一笑:“伊万诺夫教授,这只是我们为了提升科研工作效率而做的一些小改进,主要思路是优化现有器件的布局和信号处理逻辑。”他轻描淡写地将话题引向系统设计层面,避开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随后在参观某个允许进入的实验室时,张彬在与一位相对年轻的苏方专家(名叫米哈伊尔)讨论一个关于材料疲劳寿命的数学模型时,故意引入了一个自己基于【数值计算方法基础】优化过的、但尚未完全验证的变体公式进行探讨。米哈伊尔起初不以为意,但随着讨论深入,他眼神逐渐变得专注,甚至带着一丝急切。
“张,你这个修正项的引入……依据是什么?它似乎能更好地拟合我们在某些高强度合金上观察到的非线性损伤累积现象。”米哈伊尔忍不住追问,身体微微前倾。
张彬心中一动,意识到对方可能在这个领域也遇到了类似的瓶颈。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问题抛了回去:“这仅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猜想,或许存在谬误。我们也很想知道,贵国在应对这类材料的高周疲劳预测方面,是否有更成熟的模型或经验参数?”
米哈伊尔似乎意识到自己失言,打了个哈哈,将话题岔开,但那一瞬间的异常兴趣,已被张彬敏锐地捕捉。
整个交流过程中,张彬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苏方专家偶尔流露出的技术优越感,他既不怯懦反驳,也不盲目崇拜,而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清晰的逻辑,在属于己方的技术领域寸土不让,在探讨性的学术问题上则持开放学习态度。他仔细聆听着对方的每一句话,尤其是那些看似随意的提问和彼此间的俄语低语,从中分析对方的技术关注点、可能遇到的难题乃至其整体的技术发展态势。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技术反求工程技巧】
一套关于如何通过观察成品、分析公开资料、研究对手的技术路径选择乃至“无心之语”,逆向推导其核心技术思路、设计哲学乃至潜在薄弱环节的系统方法与思维工具涌入脑海。这恰如一场及时雨,为他解读这次交流中获取的碎片化信息,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利用这套新获得的技巧,张彬在后续的交流中和查阅苏方带来的一些公开技术文献(尽管经过筛选)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反求分析。他从对方对计算器电源稳定性的追问,推断其可能在微型高能电池方面存在需求;从他们对实验室某种特定气氛烧结炉多看了几眼,推测其可能在高温材料制备的某些环节遇到障碍;甚至从伊万诺夫对研究所绿化的一句随口称赞中蕴含的某种植物学名词,联想到对方可能在某些特殊环境(如辐射环境)下的生物防护材料有所涉猎。
交流结束后,送走苏方代表团,钱所长松了一口气,拍了拍张彬的肩膀:“小张,今天表现很好,有礼有节,守住了底线。”
张彬却没有完全放松,他连夜撰写了一份详尽的《对苏技术交流观察分析与潜在技术动向研判报告》。报告中,他不仅记录了交流的正式内容,更重点分析了苏方专家的提问倾向、无意中流露的技术细节、以及对某些问题的回避态度,并运用【技术反求工程技巧】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出了对方可能的技术短板和重点研究方向。
这份报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很快被送往更高层级,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情报。张彬知道,这场表面和风细雨、内里暗流涌动的交流,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这种没有硝烟的较量将会更加频繁和激烈。而那位对数学模型表现出异常兴趣的米哈伊尔,其背后代表的,或许正是苏方在某个关键材料或结构领域亟待突破的痛点。这个钩子,他牢牢地记下了。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