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年轻研究员则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张工,如何界定‘必要’的约束?这个尺度由谁来掌握?如果因为惧怕潜在的风险就畏首畏尾,我们会不会错失战略机遇期?历史上因为技术保守而落后的教训,并不少见。”
会场内意见分歧,争论之声渐起。有人引经据典,有人结合实际项目,谁也说服不了谁。一直在旁沉默倾听的钱所长,此时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让讨论暂歇。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彬身上,眼中带着深思。
“张彬同志今天提出的,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问题。”钱所长缓缓开口,“它没有标准答案,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你们这些未来的科技领军者,持续思考。今天的讨论很好,不必强求一致,但思考不能停止。”
沙龙最终并未达成任何共识,但“技术伦理”这颗种子,已经悄然播撒在许多“雏鹰”的心田。张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张彬再次动用了【技术评估与风险预测模型】,结合沙龙上的讨论,对“烛龙之眼”和飞行控制律的后续研发方向,进行了更细致的评估,在项目文档的隐秘处,标注了几条需要重点关注和设定安全边界的研发路径。
做完这一切,他翻开那本加密的笔记本,在记录了“南天门”模糊构想和诸多技术碎片的页面上,郑重地写下一行字: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
这不仅仅是一句箴言,更是他为自己,也为所引领的技术道路,立下的基石。而他知道,关于伦理的争论绝不会就此平息,那个尖锐的问题——“讨论伦理是否会束缚技术发展的手脚?”——将会像一把悬顶之剑,时刻考验着他的智慧与决断。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