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专家拿起笔,根据张彬提供的新参数快速计算,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最终点了点头:“如果真能达到您说的减重指标,并且结构强度通过验证……理论上,挤一挤,可以塞进去。”
会议的基调就此奠定。“双星计划”的可行性得到了初步确认。会后,张彬没有休息,他回到办公室,意识沉入无限空间。角落里,签到系统冷却早已结束。
“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高纯度碲化镉晶体(半导体级)x 50公斤,超细玻璃光纤预制棒(低损耗)x 100公里。】
两份材料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无限空间的指定区域。碲化镉是制备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关键材料,对于气象卫星的扫描辐射计至关重要;而低损耗光纤,则是未来地面站高速数据接收和未来通信网络升级的核心。签到获得的物资,再次精准地匹配了他下一步的技术需求。
他没有停留,立刻召集了相关的技术团队。在研究所的保密会议室里,他面对通信专家、气象局总工、火箭载荷专家,以及被紧急召来的电池厂高级技术员和光学仪器厂的装配老师傅,还有负责轨道计算的技术人员。
“时间紧迫,任务明确。”张彬开门见山,将细化后的技术图纸和工艺要求分发下去,“通信星蓄电池组,电极浆料配方和烧结工艺按此执行,有任何偏差立即上报。气象星扫描辐射计的光学镜头研磨精度,必须达到图纸标注的微米级,我会亲自校核。轨道计算组,立刻开始双星共轨及分离后的轨道参数模拟,确保两颗星在轨互不干扰,并能覆盖我国主要陆海区域。”
他的指令清晰、肯定,没有任何模糊空间。整个团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在他的驱动下开始高速运转。电池厂技术员看着那前所未见的电极结构设计,眼神狂热;光学装配工抚摸着图纸上苛刻的精度要求,神情凝重却充满挑战的欲望;轨道计算员已经铺开计算纸,开始了繁复的公式推导。
张彬站在会议室前方,看着眼前这群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人。他体内九转不灭体的能量缓缓流转,驱散着精神上的疲惫。他深知,“双星计划”不仅仅是向太空再发射两颗卫星,更是将华夏的航天事业,从“有无”问题推向“用好”问题的关键一步。通信与气象,一个连接万物,一个洞察天机,都是夯实国力、造福百姓的基石。
气象总工临走前,再次紧紧握住张彬的手,压低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期盼:“张工,一切都拜托了!若能提前预见那场暴雨,便是功德无量!”
张彬重重点头,没有多言。
送走众人,窗外已是夜色深沉。他独自站在巨大的华夏地图前,目光掠过长江黄河,仿佛穿透了云层,看到了那尚未升空的双星,正在寂静的太空中,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而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或许是火箭末级发动机的某个微小振动异常,或许是扫描辐射计某个镜片的镀膜工艺,都隐藏在这浩瀚工程的无数字节与线条之中,等待他去发现,去攻克。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