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枭”潜入的警报如同一声低沉警钟,在有限的知情人范围内敲响。张彬主导的“技术迷雾”方案开始通过特定渠道缓慢释放,而针对核心团队与项目的内部安全筛查也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秘密展开。但这一切,都发生在张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表层之下。
水面之上,一个更贴近他个人、却同样牵动高层神经的变化悄然发生——上级在未与他商议的情况下,悄然加强了对他的家人,特别是临近预产期的陈雪的保护力度。原本只在胡同口偶尔出现的巡逻民警,被换成了二十四小时轮班、伪装成街道办工作人员或水电检修工的便衣警卫。他们眼神警惕,行动却低调自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张彬回到那座充满回忆的四合院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变化。他没有点破,心中反而稍稍安定。组织的保护是必要的,但他从不将安全完全寄托于他人。夜深人静,陈雪在她母亲(陈母)的照料下安然入睡后,张彬独自在院落中踱步。
清冷的月光洒在青砖地上,九转不灭体第四重的感知被他催发到极致。周围百米内的生命气息,包括隐藏在隔壁院落树影下的两名警卫平稳的呼吸、更远处屋顶上那名观察手轻微的心跳,甚至夜行动物爬过屋瓦的细碎声响,都清晰地映照在他的脑海。他动用【气息隐匿法门】,并非隐藏自身,而是将自身气息与这四合院的古旧砖木、沉寂土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难以被外部能量或精神探查清晰感知的模糊场域,如同给这个小院披上了一层无形的薄纱。
这并非绝对防御,却能有效干扰可能存在的、针对他个人或家人的特殊探测手段。
同时,他运用【反侦察技术】,对四合院进行了一些不起眼的布置。院墙内侧某些砖块的缝隙里,嵌入了利用边角料制作的、连接着微型震动传感器的细丝;门窗的阴影处,设置了利用光学折射原理、极其微小的视野盲区标记;他甚至改进了院门门轴的润滑剂,加入了一种只有他能分辨的、具有独特且极其微弱气味的特殊成分。任何未经允许的开启,都会留下难以察觉的物理或气味痕迹。这些布置没有使用任何超出时代的电子设备,完全基于物理、化学和他对环境超乎常人的掌控,古朴而有效。
完成这些,他回到屋内。陈雪的腹部高高隆起,呼吸深沉。他在床边坐下,手掌轻轻覆盖在她隆起的腹壁上,一股温和醇厚的九转不灭体内息,如同初春的阳光,缓缓渡入陈雪体内。这股能量并非强行干预,而是细致地滋养着她的经脉,舒缓着孕期带来的种种不适,更以一种玄妙的方式,温养着腹中那对蓬勃生长的小生命,确保他们根基稳固,血气充盈。陈雪在睡梦中无意识地发出一声舒适的喟叹,紧绷的肩颈微微放松。
白天,他尽可能推掉不必要的会议和应酬,留在家里处理文件。陈母负责日常起居,看着女婿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便衣警卫伪装成的送奶工,每天清晨准时将牛奶放在门口;偶尔有邻居大妈好奇地打量几眼院里生面孔的“亲戚”,也被陈母用“远房侄子来帮忙”的理由轻松搪塞过去。一切看似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之下,敏锐的直觉依然能捕捉到一丝不同寻常。一次例行产检归来,陈雪靠在张彬肩头,看着车窗外流逝的街景,忽然轻声说:“彬哥,最近……周围好像多了些生面孔。”
张彬心中微动,面上不动声色:“哦?怎么了?”
“也说不上来。”陈雪微微蹙眉,努力组织着语言,“就是感觉……多了几个挺热心的人。路口修自行车的大爷旁边,多了个摆摊修鞋的,手艺好像还不错;街对面那家一直关着门的小铺面,前几天开了家杂货店,老板挺和气……但他们的眼神,好像……太干净了,不像整天做小生意的人。”
她描述的,正是便衣警卫的伪装点位。他们的举止无可挑剔,但那份经过严格训练形成的、与真正市井小民迥异的精神气质,还是被感知敏锐的陈雪捕捉到了一丝痕迹。
张彬握了握她的手,语气平静而肯定:“可能是街道最近在整顿市容,安排了一些便民服务点。别多想,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安心休养。”
陈雪看了看他,似乎想从他眼中读出些什么,但最终只是温顺地点了点头,将头重新靠在他肩上,手掌无意识地抚摸着腹部。她选择相信丈夫,将那一丝疑虑压下。
张彬目光投向车窗外,那个“修鞋匠”正低头认真地敲打着鞋掌,动作标准得如同教科书。陈雪的直觉没有错。保护的网络已经织就,但“夜枭”的阴影依旧悬而未决。这些“热心”的陌生人守护着外围,而他布下的那些不起眼的机关和他的自身力量,则构成了内层的防线。
他必须确保,这片小小的港湾,不会因为外界的风浪而受到任何惊扰。家庭的需要与国家的重任,在这一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都系于他一身。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