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试探性的电力购买意向,如同一缕微风,预示着区域能源格局可能生变的春天。张彬将跨境电网的技术研究与外交铺垫工作交由专门团队后,怀着一种近乎老农审视自家田地里茁壮禾苗般的心情,将注意力转向了那些他已播撒下的、更为珍贵的“种子”——“雏鹰”计划的首批学员们。他们分散在各核心领域,已独立翱翔了一段时间,是时候检验他们究竟能飞多高了。
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小荷”。这个曾经在精密传感领域展现出灵气的姑娘,如今已独立领导一个课题组,负责一个旨在为未来单兵装备和特种设备提供持久能源的新型燃料电池项目。张彬当初只提供了一个基于质子交换膜技术的初步构想和基础理论框架,指出了几个关键材料的研究方向。
当“小荷”带着厚厚的项目报告和几块体积小巧、却输出稳定的燃料电池样件前来汇报时,张彬从她眼中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混合着自信与探索光芒的神采。
“张老师,”她依旧保持着敬称,但语气已十分沉稳,“我们团队在您指出的催化剂方向上,尝试了一种非贵金属的氮掺杂碳基复合结构,意外发现其在特定晶面下对氧还原反应的活性远超预期。同时,我们重新设计了流场板,采用了一种仿生分形流道,显着提升了反应气体的分布均匀性和水管理效率……”
她侃侃而谈,详细阐述了团队如何通过数百次实验迭代,优化了膜电极组件的制备工艺,如何解决了高温下的稳定性难题。最终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研发的这款燃料电池,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均远超张彬最初提供的设计指标,体积和重量却控制得更小,已经具备了在苛刻环境下实际应用的潜力。
项目评审专家在评估后,给出的评语是“原理清晰,创新显着,性能卓越,具备独立知识产权”。
张彬仔细查看了所有数据,又拿起那块温热的样件在手中端详,脸上露出了由衷的欣慰笑容。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小荷”和她团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并最终超越引路人的成长轨迹。他播下的种子,已然开花结果,甚至结出了比他预期更饱满的果实。
“做得非常好。”张彬放下样件,目光赞许,“你和你团队的工作,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继续下去,未来不可限量。”
“小荷”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被认可的激动与继续前行的决心。
几乎同时,张彬也收到了来自“洪荒”工程第九研究部——“影子”所在部门——的季度简报。简报显示,“影子”以其特有的冷静、精准和近乎苛刻的严谨,迅速在武器系统概念研究领域崭露头角。他不仅完美解决了分配给他的几个能量聚焦项目的工程实现难题,还开始主动提出一些更具前瞻性、甚至有些激进的武器平台构想。
张彬通过加密信道,与“影子”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远程交流。
“你的进展,我都看到了。”张彬说道,“在武器领域,前瞻性的探索是必要的,它决定了我们未来能否拥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我鼓励你放开思维,去触碰那些看似遥远的可能性。”
屏幕那端的“影子”沉默地点了点头。
“但是,”张彬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凝重,“你必须时刻牢记,你所探索的,是最终极的暴力手段。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巨大的力量和责任。有一条界限,你必须永远敬畏,那就是伦理的边界。任何可能失去人类最终控制权、可能导致无法区分战斗与非战斗人员、或可能引发不可控连锁反应的武器概念,在诞生之初就必须被施加最严格的理论审视和道德约束。这不是怯懦,这是文明得以存续的基石。”
“影子”在屏幕那头,再次重重地点了点头,虽然依旧没有言语,但眼神表明他已将这番话刻入心中。
然而,数日后,一份由“影子”单独署名、密级极高的研究报告,还是被送到了张彬的加密终端。报告的标题是:《基于分布式感知与群体智能的自主作战无人机集群系统概念研究》。
张彬点开报告,仔细阅读。报告中描绘了一种由数十乃至上百架小型、低成本无人机组成的集群系统。它们之间通过高速数据链共享信息,能够自主协同进行广域侦察、目标识别、分配与攻击,具备极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抗毁性。其核心在于一套模仿生物群体(如鸟群、蚁群)行为的智能决策算法,使得集群能够在没有中央指令节点的情况下,自主完成复杂战术任务。
报告论证严谨,技术路径清晰,甚至初步模拟了其对现有防空体系的突防效能,结果令人震撼。
但张彬的眉头,却在阅读过程中微微蹙起。报告中所提及的“自主决策”、“群体涌现智能”、“动态目标优先级自主调整”,其智能化和脱离直接人力控制的程度,已经逼近甚至在某些场景下越过了他刚刚强调的那条伦理边界。这样一个集群,一旦被释放,其行为最终将由算法和初始任务设定来决定,而在复杂多变的真实战场环境中,这蕴含着难以预估的风险。
“影子”在这条路上,走得比他预想的更快,也更远了。这份激进的报告,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张彬的心湖。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