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看到,屏幕上代表两航天器相对位置和姿态的数据,开始出现细微的、高频的抖动。这是对接机构上的捕获环正在进行最后的对准微调,也是太空环境下各种微小扰动力的直接体现。
“悬停确认。”
飞船在距离“凌霄殿”对接端口二十米的位置稳稳停住,进行最后的系统状态确认。
钱思明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座椅扶手,指关节微微发白。王根生站在他身后,身体挺得笔直,如同一尊石雕。
“对接机构准备。”
“指令确认。”
屏幕上,代表着“天舟一号”的虚拟图标,开始以厘米级的精度,缓慢而坚定地向着“凌霄殿”的对接端口移动。
五米,三米,一米……
就在两个对接机构即将接触的瞬间,张彬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超乎常人的感知,结合着对瀑布般刷新的遥测数据的瞬间处理,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非典型的振动频率,来自“天舟一号”的姿态控制系统。这波动极其短暂,几乎淹没在正常的工作噪声中,若非他身负九转不灭体,精神力高度凝聚,绝难发现。
他没有出声。因为那波动一闪即逝,对接程序并未中断,控制系统似乎已经自主补偿了这微小的干扰。
“接触!”
控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屏幕上,数据显示两个对接机构的捕获环完美贴合。
“捕获锁紧,确认!”
“结构锁紧,确认!”
“密封性检查……通过!”
“电连接器连接……确认!”
“北京!酒泉报告!‘天舟一号’与‘凌霄殿’实验舱,首次自动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短暂的寂静之后,比数日前更加热烈、更加释然的欢呼声在指挥中心爆发。这一次,连最沉稳的老专家也忍不住用力挥舞了一下拳头。首次自动交会对接的成功,意味着通往“三十三天”空间站的大门,已经被彻底叩开!
收获是里程碑式的。这不仅仅是两个航天器的连接,更是华夏掌握了在轨建造和补给空间站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能力。
钱思明长长舒了一口气,转身用力拍了拍张彬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张彬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但他眼底深处,却保留着一丝审视。刚才那瞬间的异常波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微小石子,虽然涟漪已散,却证明湖底并非毫无动静。
钩子在成功的狂潮中悄然浮现。
对接成功,意味着“凌霄殿”实验舱获得了来自货运飞船的能源补充和物资(虽然是测试配重),平台得以全面激活,进入满载运行状态。
控制台上,负责“凌霄殿”平台监控的技术员报告:“报告!‘凌霄殿’平台各系统载荷,按预定程序,全面启动运行!”
“能源输出稳定!”
“环控系统全功率运转正常!”
“科学实验柜,依次上电……”
就在这一片“正常”的汇报声中,负责监控那台高灵敏度磁力仪数据的研究员,忽然发出了一个略带疑惑的声音。
“嗯?”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逐渐平息的欢呼声中显得有些突兀。
钱思明立刻转头看去:“什么情况?”
那名研究员盯着自己屏幕上快速滚动的数据流,犹豫了一下,说道:“钱老,磁力仪数据……在平台全面激活后,背景噪声水平似乎有极其微弱的、持续的升高。波动幅度在预设阈值之内,但……其频谱特征,与之前孤运行时记录的数据,有细微差异。”
不是剧烈的异常,而是隐藏在正常数据下的“细微差异”。
张彬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他之前的预感,似乎正在被印证。“凌霄殿”的全面运行,它所携带的各类电子设备、动力系统产生的综合电磁环境,是否像一个启动了的信号源,开始与地球轨道空间的某种“背景”产生了之前未曾预料到的、极其微弱的相互作用?
这平静之下的细微涟漪,究竟预示着什么?
火箭的“长征”已结束,对接的“舞蹈”已完成,但“凌霄殿”在轨运行的“故事”,似乎才刚刚揭开序幕的一角。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