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冲刷过的鹰嘴崖,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
林锋蹲下身,动作冷静而专业地翻检着小川健次的遗物。
尸体已经冰冷,但一个被紧紧攥在手中的军用防水袋,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袋子不大,入手沉甸甸的,似乎装着比文件更重要的东西。
回到临时营地,昏暗的油灯下,林锋划开防水袋,里面除了几份湿透的加密电文稿,赫然还有一枚被折断的微型胶卷残片。
这东西太小了,若非他心细如发,几乎就要将它与袋底的碎屑一同丢弃。
“老秦,过来看看这个。”林锋将残片递给了正在擦拭枪械的秦怀山。
秦怀山曾是战地记者,对这些东西比谁都懂。
半小时后,在一间被黑布蒙得严严实实的临时暗房里,秦怀山用仅有的药水小心翼翼地冲洗着。
灯光下,一张模糊的影像在相纸上缓缓浮现。
那是一张从高空俯拍的航拍照片,画面中心是几道在山林中穿行的模糊剪影。
“是我们!”秦怀山的声音有些干涩,“三天前,我们从老狼沟转移时的路线!”
林锋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死死钉在照片上。
他看到了自己,更看到了队伍中一个轮廓异常清晰的人,那人的一只手,正以一个极其隐蔽的角度,直直地指向他所在的位置!
这个动作在地面上毫不起眼,但在空中之眼的俯瞰下,却成了最致命的坐标!
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原来,队伍里一直藏着一只引路的“鹰犬”!
“敌人有空中之眼。”林锋的声音冰冷刺骨,他一把抓过照片,狠狠地钉在了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上,尖锐的图钉仿佛要穿透纸背,“他们不是靠脚在找我们,是靠天!”
这个发现瞬间颠覆了他们所有的反追踪策略。
难怪无论他们如何变换路线,日军的搜剿部队总能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在几个小时内便咬住他们的尾巴。
“传我命令!”林锋的眼神里燃起一簇危险的火焰,“所有小队,即刻起,行军路线更换频率加倍!夜间行进,放弃匀速潜行,改为‘蛙跳式’断续推进!每前进五百米,原地潜伏十分钟,听声辨位,确认安全后再动!”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划过几处关键的隘口和山谷,“另外,让王大柱带人,在这些地方,用帐篷和稻草人布设假目标!每天早晚,用湿柴草点燃,制造炊烟假象!”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整个游击队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看不见的眼睛悬在头顶,这比任何真刀真枪的冲锋都更让人感到窒息。
次日傍晚,新的情报又被送到了林锋面前。
小石头带人在队伍东北方向的青峰岭北坡,发现了一串几乎被雨水冲刷干净的新鲜轮胎印,以及几滴渗入泥土的油渍。
他们顺着痕迹一路追踪,在半山腰一处废弃的采石场外围停下了脚步。
那是一个被山体三面环抱的隐蔽所在,从外面看平平无奇,但小石头派出的侦察员冒险抵近观察,确认里面驻扎着一个排的伪军,并且堆放了大量的军用物资,俨然是日军的一个临时补给基地。
更关键的发现是,在采石场附近一处相对平坦的山坡上,侦察员发现了螺旋桨低空扫过时,气流在草地上留下的明显压痕!
这说明,那架该死的侦察机,几乎每日都会来此低空盘旋,校准坐标,甚至可能直接进行物资空投。
“他们在用飞机定点喂狗。”林锋听完汇报,嘴角勾起一抹森然的冷笑。
他终于看清了敌人整套作战体系的脉络:飞机侦察、内鬼指引、空中补给、地面围剿,一个完美的闭环。
“那就先割了它的鼻子!”林锋眼中杀机一闪而过。
他叫来队伍里的巧手匠人陈驼子,“驼子,给你个任务,连夜给我做出六具‘声诱风筝’来!”
他迅速在地上画出草图:“结构不用复杂,能飞起来就行。关键是,要在风筝线上挂满铜铃,骨架上绑上我们缴获的反光箔条。越多越好!”
陈驼子虽然不解其意,但立刻点头领命。
一夜之间,六具造型奇特的风筝便制作完成。
天亮前,这六具风筝被秘密部署在远离游击队实际营地数公里外的几处荒坡上,随着山风呼啸,铜铃叮当作响,箔条在微光中时隐时现,远远看去,就像是有小股部队在活动。
上午九时许,日军飞行员宫本良介准时驾驶着他的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掠过预定的侦察区域。
透过机载的光学取景器,他很快就在山林间捕捉到了三处晃动的“集结点”。
那些闪烁的光点和隐约传来的响动,在他看来,正是装备简陋的“土八路”在林中集结或转移的明确信号。
“发现目标,坐标XXX,XXX……”他熟练地在地图上标注,并通过无线电将坐标传回指挥部。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降低高度,准备进行第二次低空飞掠确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让你练新兵,你全练成兵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抗战:让你练新兵,你全练成兵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