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迅速浸染了荒芜的庭院。
最后一缕天光消失在西边残缺的墙头,寒意随着夜风弥漫开来,穿透单薄的衣衫。苏清辞站在破败的正屋门前,深吸了一口清冷而带着霉味的空气,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尘土簌簌落下。
屋内光线昏暗,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勉强可见大致轮廓。蛛网遍布,家具寥寥,仅有一张破旧的木床、一张歪斜的桌子和一把缺了腿的椅子,上面都积着厚厚一层灰。空气滞重,混合着尘土、腐朽木头和某种难以言喻的陈旧气息。
这里比侯府那间偏院更加破败,更加彻底地被遗忘。
苏清辞将小小的包袱放在还算完好的桌面上,摸索着找到半截残烛和一个锈迹斑斑的火折子。费了些力气点燃烛火,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一小片黑暗,却更照出四周家徒四壁的凄凉。
她没有立刻打扫。疲惫如同潮水般涌上,三日不眠不休的刺绣和方才一场接一场的心力交锋,几乎耗尽了她的全部力气。她靠着桌沿,慢慢滑坐在地上,烛光在她苍白的脸上跳跃。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风吹过破窗棂的呜咽声,和远处不知名虫的窸窣鸣叫。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感包裹住了她。
这不是在现代工作室熬夜赶工时的独处,也不是在侯府偏院中谨慎求生的压抑。这是一种被彻底抛离世界中心,流放至荒芜边缘的虚无。
她闭上眼,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与眼前这片废墟重叠,恍如隔世。
不,不能沉溺。
她猛地睁开眼,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从决定离开侯府那一刻起,她就知道前路艰难。此刻的困境,不过是预料之中。
活下去,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
烛火噼啪一声,拉回了她的思绪。她站起身,开始仔细打量这间屋子。既然要暂时安身,总得收拾出一块能躺下的地方。
她拿起墙角一把几乎散架的笤帚,勉强扫去床上的积灰,露出底下粗糙的木板。又从包袱里取出一件旧衣铺上,算是勉强能躺
整理包袱时,她的指尖触碰到一个硬物。
是那枚生母留下的旧绣针。她用一块素布仔细包着,一路贴身携带。
她将绣针取出,就着烛光细看。针身比寻常绣针稍粗,却打磨得极光滑,针鼻处有一点不易察觉的磨损,显是常年被丝线摩擦所致。这并非侯府公中所配,更像是私人惯用的工具。
原主关于生母的记忆极为模糊,只知她曾是绣娘,后来病逝。这枚针,是她留下的极少遗物之一。
苏清辞摩挲着冰凉的针身,仿佛能感受到一丝遥远的慰藉。同为执针之人,跨越时空,竟以这种方式产生了微弱的联结。
她将针小心收好,继续整理。几件旧衣之下,包袱最底下,触碰到一张质地略显不同的纸。
她微微一怔,原主的记忆里,似乎并没有这个东西。
取出展开,是一张泛黄发脆的纸张,边缘已有破损。上面用墨线勾勒着一些模糊的图形,线条潦草,像是匆忙间画下的草图。仔细辨认,似乎是一些器具的图样——绷架、染缸、晾杆……旁边还标注着一些细小难辨的字迹和尺寸。
这绝非寻常画作,倒像是……某种工坊的布局草图?
图纸的一角,还有一个模糊的印记,似字非字,似图非图,仔细看去,竟像是一枚极小的、扭曲的针形图案。
苏清辞的心跳骤然加快。
她猛地想起原主一段极其久远模糊的记忆碎片——很小的时候,似乎听生母喃喃自语过一句:“……若有机会,真想再回别院绣坊看看……”
当时原主懵懂,并未在意。侯府深宅,也从未有人再提起什么别院绣坊。
难道……?
她倏地站起身,拿起烛台,快步走出正屋。
庭院深深,荒草没膝。月光清冷,将一切照得影影绰绰。
她凭着直觉和图纸上隐约的方位提示,拨开纠缠的枯藤杂草,一步步向院子最深处走去。脚下的碎砖烂瓦发出窸窣声响,更衬得夜静得可怕。
后院比前院更加荒败,几乎被野草和灌木完全吞噬。她举高烛台,微弱的光线艰难地穿透黑暗。
忽然,她的脚步顿住了。
前方不远处,一座低矮的、几乎完全被浓密藤蔓覆盖的建筑轮廓,隐约显现出来。它的形状与主屋不同,更为开阔,墙体似乎也更厚实。
心脏在胸腔里鼓动。
她拨开层层阻碍,艰难地靠近。藤蔓缠绕之下,露出斑驳的土坯墙面,和一扇早已腐朽倒塌了一半的木门。
一股混合着矿物和植物腐朽的特殊气味,隐隐从内飘出。
苏清辞深吸一口气,弯腰从半塌的门框间钻了进去。
烛光有限,只能照亮眼前一小片。但就在光影摇曳扫过墙面的刹那,她看到了——
墙上残留着大片早已干涸褪色、却依旧能辨认出的染料泼溅痕迹,红蓝黄绿,层层叠叠,如同凝固的彩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