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熹,苏清辞只浅眠了不到两个时辰,便猛地惊醒。
梦中那粗暴的拍门声犹在耳畔,催逼着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翻身下床,用刺骨的井水彻底驱散残存的睡意,草草咽下最后半个冷硬的馍馍,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
时间,她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设计图已了然于胸,莫兰迪色系的丝线也已备好少许,接下来便是争分夺秒地将构想变为实物。
她在废墟中清理出一块稍显平整的石台作为工作案,又找来一块略小的石板压住布料边缘以替代绷架。条件简陋至极,但她眼神专注,不见半分抱怨。
首先需解决布料问题。她带来的旧衣显然不能用作绣品底料。她在生母遗留的杂物中一番翻找,竟真找出几匹颜色素雅、但存放日久略显泛黄的棉布和麻布。质地虽非上乘,但经过反复浆洗晾晒,倒也平整坚韧,正适合做荷包。
她小心地比划着,尽可能节省地裁剪出四块大小一致的方形布块,对应四季主题。
穿针引线。
当那枚生母留下的旧绣针首次穿上她自己染就的灰绿色丝线时,苏清辞的心境奇异地平静下来。针尖微凉,丝线柔韧,这是一种她熟悉到骨子里的触感,跨越了时空,成为了她此刻唯一的依仗。
她先从“春柳”开始。
指尖捻着丝线,落针,起针。以“套针”铺出柳条的底色,再用“滚针”勾勒出纤细柔韧的枝条轮廓。嫩芽部分则用“打籽针”轻微凸起,模拟初生之态。最后,以极细的“接针”绣出那几只若隐若现的雨燕剪影。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久未动针,手指略显生疏。且自染的丝线因工艺粗糙,时而出现粗细不匀的情况,需格外小心处理。一针歪了,必须拆掉重来,绝不能留下瑕疵。
日光缓缓移动,从清晨到正午。她保持着同一个姿势,颈肩渐渐酸麻,眼睛因长时间聚焦而干涩发胀。但她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凝聚在针尖与布面之间。
第一个“春柳”荷包完成时,已近黄昏。
她将其举到眼前仔细端详。针脚细密均匀,构图疏密有致,灰绿色的柳条与嫩芽在泛黄的棉布上显得清新脱俗,那只小小的雨燕更是点睛之笔。
成功了!虽与现代机器刺绣的精度无法相比,但手作的温度与灵韵,以及莫兰迪色系的独特美感,足以让它脱颖而出。
喜悦给了她新的动力。她匆匆喝了些冷水,立刻开始赶制“夏荷
“夏荷”的配色更为柔和,豆沙粉的荷花与灰绿的荷叶交织,需注意色彩过渡的自然。荷叶的纹理用了“戗针”表现其舒展之态,荷花苞则用“擞和针”营造朦胧娇嫩之感。内衬的驱虫香草暗袋,她巧妙地将开口隐藏在侧边接缝处,毫不影响外观。
夜幕降临,寒气渐重。
她点燃残烛,继续奋战。烛光摇曳,在墙上投下她埋头苦干的身影,如同一幅沉默的剪影。
困意阵阵袭来,眼皮沉重如铅。她狠心用指甲掐了一下虎口,尖锐的痛感让她瞬间清醒。不能睡,必须赶工!
然而,疲惫之下,失误难免。一次走神,针尖猛地刺入左手食指指尖。
“嘶——”她痛得倒抽一口冷气。
鲜红的血珠立刻涌出,滴落在灰白色的荷包布料上,晕开一小团刺目的红。
她连忙放下针线,下意识将手指含入口中,一股铁锈味在舌尖蔓延。看着那几乎完成的荷包上突兀的血点,一阵懊恼与焦急涌上心头。
不能浪费!这布料和丝线都来之不易!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查看血渍的位置。幸好,并非在图案主体上,而是在边缘留白处
有了
她迅速拿起针,穿上稍深一点的灰红色丝线,就着那点血渍,飞快地绣了起来。几针下去,一只栩栩如生的、正在荷塘边振翅欲飞的小蜻蜓赫然出现!血渍恰好成了蜻蜓的身体底色,巧妙地化腐朽为神奇,反而让画面更添生趣。
看着自己的急智之作,她松了口气,嘴角泛起一丝苦笑。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看了下依旧刺痛的手指,她再次拿起针,疼痛让她更加清醒。
完成“夏荷”时,已是后半夜
她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立刻开始“秋菊”。嶙峋的菊枝需要苍劲的笔触,她运用“缠针”和“盘针”表现其曲折力道。花瓣的层叠感则用“施针”和“叠针”结合,营造写意效果。收口处的“如意结”她反复编了三次才达到满意的紧致与美观。
当“秋菊”完成,窗外天际已隐隐透出青灰色。
又是新的一天。
极度缺乏睡眠和持续的精神专注让她头痛欲裂,眼前阵阵发黑。但她用力按了按太阳穴,依旧是用刺骨的井水洗脸提神,便开始了最后一个——“冬梅”。
冬梅的绣法相对简单,重在意境。枝干用“捻针”和“戳针”表现其瘦硬,梅花用“平针”和“点针”点缀,清冷孤傲之气跃然布上。系带末端的仿梅骨朵结子,她做得格外仔细,力求逼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