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绣业的重整初现曙光,苏清辞以“总顾问”之名遥控大局,虽未亲至,却已通过一道道清晰明确的指令与几位老行尊的全力执行,将混乱的局势逐渐导入正轨。
“质量认证”、“公平定价”、“技艺共享”等新规如同注入淤塞河道的清泉,虽偶遇碎石暗礁阻挠,终究缓缓流通开来,让不少正经经营的绣庄与底层绣娘看到了切实的希望。
清辞绣坊在京中的声誉亦随之水涨船高,皇商招牌与“御赐女绣师”身份,加之此次处事公允、顾全大局的胸怀,令苏清辞在民间与行业中威望更隆。每日前来订货的客商、请求指点的绣娘、乃至打探消息的各色人等,几乎踏破了门槛。
然而,苏清辞并未沉溺于这片赞誉之中。
她深知,柳家虽倒,其背后真正的阴影——二皇子萧景渊绝不会善罢甘休。折了柳家这条臂膀,断了大笔财源,更损了颜面威望,以萧景渊的性子,此刻必然蛰伏于暗处,舔舐伤口,伺机反扑。
她提高了十二分的警惕,绣坊内外防卫悄然增强,与靖安王府的联络也更为隐秘频繁。与此同时,她并未放缓脚步,一边继续推进“平民绣品”在全国分销的布局,一边暗中整理手中所有关于柳家、二皇子乃至当年生母之死的线索,等待着下一个时机的到来。
可她万万没有料到,下一场风波的源头,并非来自阴魂不散的二皇子,而是那九重宫阙的最高处——皇帝陛下。
紫禁城,养心殿。
鎏金兽炉中吐出袅袅龙涎香,气息沉静雍容,却驱不散殿内某种无声的紧绷。
皇帝萧靖宇负手立于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深沉,落在北境那片广袤而颜色深重的区域之上。那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与反杀,最终以靖安王萧惊寒奇迹般生还、并将来犯之“胡骑”尽数歼灭而告终。
捷报是昨夜八百里加急送入宫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边军将士的激昂与对主帅的崇敬。皇帝当时看了,亦曾抚掌称快,嘉奖的旨意天未亮便已拟好发出。
但此刻,静下心来,独自面对这张江山图,一种更为复杂幽微的情绪,却如同殿内盘旋的香烟,丝丝缕缕地缠绕上心头。
萧惊寒。
他的皇弟,先帝幼子,如今的靖安王,北境军权的实际掌控者。
这个名字,代表着大靖朝最锋利的战刀,最稳固的边陲。有他在,北境胡人便不敢大规模南下牧马,朝中可享太平。
可这把刀,太过锋利了。锋利到让他这位御座之上的君王,有时竟会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
此次遇伏,生死一线,却能绝境逢生,甚至反败为胜。其麾下将士之效死用命、应对之迅速果断,可见一斑。
而这,已不是第一次。
近年来,萧惊寒在军中的威望日盛,近乎神话。边境数次摩擦冲突,皆被他以雷霆手段平息,军功赫赫。
若仅止于边境,倒也罢了。可如今,他的影响力,似乎正悄然越过边关,渗入京城。
皇帝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案几另一侧。那里放着几份奏折,一份是都察院呈报的关于柳家罪证如何被发现的概要,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隐约指向了靖安王府在其中的暗中推动;另一份则是密探关于清辞绣坊与江南绣业近况的密报,其中多次提到了“靖安王”与“苏清辞”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
苏清辞……那个技艺超群、胆识过人的女绣娘。她扳倒柳家,整顿江南绣业,惠及百姓,赢得民望,本是好事。可若她背后站着的是手握重兵的萧惊寒呢?
一个在军中一言九鼎、功高震主的亲王;一个在民间声望日隆、掌控着重要手工业命脉的新晋皇商;这两人若是联手……
皇帝的眼神渐渐变得深沉难测。
他想起父皇临终前的嘱托,让他善待这个年幼的皇弟,但同时也要……谨防尾大不掉。
他想起这些年来,萧惊寒虽看似恭顺,但行事自有章法。很多时候,他甚至摸不透这个年轻皇弟的真实想法。那双深邃的眼眸,总是平静无波,仿佛能吞噬一切窥探的光。
如今,又多了个苏清辞。此女的出现,仿佛一个变数,让许多原本平衡的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
绝不能允许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稳固的力量滋生壮大,即便是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行。
一股冰冷的忌惮,如同毒蛇,悄然盘踞上皇帝的心头。
兵权……终究是太大了。
他需要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剪除那可能过于茂盛、以至于遮挡了阳光的枝桠。
“来人。”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
贴身大太监立刻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内,躬身听命。
“传朕口谕,召二皇子萧景渊,即刻入宫觐见。”
二皇子萧景渊来得很快。
他这几日称病闭门不出,实则是因柳家倒台、势力受损而焦头烂额,更因朝会上被苏清辞当众质问而颜面尽失,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和怨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