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会的余韵尚未散去,那满苑锦绣、百家争鸣的盛况,犹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为人津津乐道。绣艺行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如同春潮般涌动,不仅彰显了文化上的繁荣,更预示着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与市场活力。
然而,在这片繁华景象之下,一些潜藏已久的积弊,也随着利益蛋糕的做大,愈发清晰地浮出水面,引起了朝廷的警觉。
这一日,御书房内,气氛不似往日商议金矿捷报或百花盛事那般轻松。皇帝萧景澜眉宇微蹙,将几份御史台呈上的密奏推至摄政王萧惊寒与户部尚书李晏清面前。
“皇叔,李爱卿,你们都看看。”萧景澜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百花会期间,锦绣夺目,然而这光鲜之下,却也有不少魑魅魍魉在蠢蠢欲动。”
萧惊寒拿起奏报,快速浏览。李晏清也凑近细看,越看脸色越是凝重。
奏报中罗列了百花会期间及前后查探到的诸多问题:有江南大绣坊凭借与宫中某些采办太监的“故旧”,试图垄断明年宫廷贡绣的份额,排挤中小绣坊;有北方皮货商勾结地方官吏,虚报军用绣品价格,中饱私囊;更有甚者,某些昔日与王太傅有所牵连、如今看似蛰伏的世家,其名下商号正利用以往的人脉,试图插手西域互市中利润丰厚的绣品贸易,行贿关吏,谋求特权……
“陛下,”李晏清放下奏报,沉声道,“此类情状,并非新事。以往朝廷采买,尤其是宫廷用度、军需物资乃至互市贸易,多依赖少数几家固定的‘皇商’。此制虽便于管理,然时日一久,极易形成垄断。这些皇商倚仗资格,或抬价牟暴利,或以次充好,更与宫中、部院某些人形成利益勾连,盘根错节,尾大不掉。此前国库紧张,许多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
如今国库充盈,皇帝威望正隆,正是革除积弊、重塑规矩的大好时机。萧惊寒接过话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李尚书所言极是。‘皇商’之名,本意为保证朝廷用度质量、便利采买而设。然如今其弊已显,非但不能‘便利’,反成蠹虫温床,阻碍行业公平,损耗国力民财。长此以往,百花会上所见之生机,恐将被这些朽木蠹虫侵蚀殆尽。”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此风不可长!臣以为,当借此契机,彻底改革皇商选拔与管理之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律法规章,杜绝腐败,使朝廷采买如阳光普照,清明公正。”
萧景澜重重一拍御案:“正合朕意!以往是朕疏忽,亦受国力所限。如今既有余力,岂能再容这些蛀虫啃噬社稷根基?皇叔,李爱卿,此事便由你二人牵头,会同吏部、刑部、工部及市舶司,速拟章程,务求详尽周密,一举奠定百年之规!”
圣意已决,雷厉风行。一个由萧惊寒总揽,李晏清具体负责,各部精英组成的“皇商新制筹委会”迅速成立。筹委会并未闭门造车,反而广泛征询意见。不仅召集了户部、工部熟知采买流程的官吏,更邀请了如芸娘这般深知行业弊病与运作的实务专家,甚至秘密咨询了如碧荷等与市场紧密接触的分院负责人。
经过数十个日夜的激烈讨论、反复推敲,一部厚达数百条的《大靖皇商选拔与管理通则》及一系列配套细则,终于成型。其核心要义,便在于“公平、公开、竞争、监管”八字。
其一,废除世袭与指定,建立公开竞标制度。 以往由内务府或某些衙门一言而决的皇商资格被彻底废除。今后,所有涉及宫廷、官府、军队的长期或大宗采买项目,除极端特殊情况外,均需通过朝廷指定的渠道,公开发布招标文书,明确品类、数量、质量、工期等要求。天下商号,无论规模大小、出身何处,只需符合基本资质,皆可参与竞标。
其二,设立独立评审,确保过程公正。 成立由户部、工部、御史台及相关需求部门代表,并聘请行业德高望重者组成的“皇商评审会”。评审过程严格保密,采用匿名评审法,依据商号递交的样品、报价、工期、过往信誉等综合评分,择优录取。严禁任何官员、宦官私下接触投标商号,违者以渎职、受贿论处。
其三,引入分级与动态管理,打破终身制。 根据商号规模、实力、擅长领域,设立不同等级的皇商资质,对应不同级别的采买项目。皇商资格并非一劳永逸,实行“三年一评”的动态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括过往合同履行情况、产品质量稳定性、有无违规行为、同行及需求部门评价等。考核优异者可升级,合格者保留,不合格者降级甚至取消资格。同时,设立“黑名单”制度,对以次充好、围标串标、行贿官员等行为,一经查实,永久取消其参与朝廷采买资格,并追究律法责任。
其四,强化质量监督与财务审计。 工部及需求部门需制定比《绣品行业规范》更为严格的“皇用品质量标准”。所有中标商号交付的货物,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合格方可入库。户部及新设立的“审计司”有权对中标商号的成本、利润进行随机审计,防止暴利,确保国库银钱用得其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