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蜂窝煤炉烧得正旺,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把整间屋子烘得暖融融的。陈墨系着丁秋楠缝的碎花围裙,手里揉着面团,嘴里哼着《歌唱祖国》的调子 —— 面团是早上醒好的,软硬适中,在他手里渐渐变得光滑筋道。“还差最后两个,蒸上就能等媳妇回来了。” 他小声嘀咕着,把揉好的馒头放进竹蒸笼,盖上笼屉布,又往炉子里添了块煤。
刚忙活完,就听见院外传来 “叮铃铃” 的自行车铃声 —— 是丁秋楠下班了。陈墨擦了擦手,快步走到门口,果然看见丁秋楠推着自行车走进来,车筐里放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她从钢厂食堂带回来的咸菜。“今天回来挺早,没加班?” 陈墨接过自行车,帮她把棉大衣脱下来。
“没有,今天活少,主任让我们早点下班。” 丁秋楠笑着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苹果,递到陈墨手里,“食堂旁边的供销社新进了苹果,我给你买了一个,可甜了。” 陈墨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果然脆甜多汁,心里暖暖的。
晚饭吃得简单却温馨,小米粥配着蒸馒头,还有丁秋楠带回来的咸菜,小黑趴在脚边,时不时能分到一小块馒头。吃完饭后,丁秋楠坐在沙发上缝褥子 —— 前几天洗的褥子晾干了,她要把网套重新缝进褥子里,免得睡觉时网套跑偏。陈墨则带着小黑出门溜达,胡同里的路灯亮着,偶尔有晚归的邻居打招呼,小黑在旁边跑前跑后,格外热闹。
等陈墨带着小黑回来时,中院的秦淮茹正站在他家门口,手里拿着一块碎花布,看见陈墨就笑着说:“陈墨,你在家啊?能不能借你家缝纫机用用?我想给棒梗缝件新衬衫,家里的缝纫机坏了。”
“当然可以,进来吧。” 陈墨侧身让她进来,丁秋楠也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说:“秦姐,缝纫机在里屋,我给你插上电。” 秦淮茹连声道谢,跟着丁秋楠进了里屋。陈墨瞥了一眼沙发上的针线筐,忍不住笑了 —— 丁秋楠正缝着几个巴掌大的棉垫子,针脚细密,显然是记着他之前说的 “多缝几个备用” 的话。
“挺自觉啊,知道多缝几个。” 陈墨凑过去,拿起一个垫子看了看。丁秋楠的脸瞬间红了,啐了他一口:“就你话多,赶紧去书房看书去,别在这捣乱。” 陈墨笑着点头,转身进了书房 —— 他知道丁秋楠脸皮薄,再逗下去说不定要恼,还是识趣点好。
书房里放着他从医院借的《中医妇科大全》,正看到 “产后调理” 的章节,他边看边做笔记,偶尔能听见里屋缝纫机 “哒哒” 的声音,还有丁秋楠和秦淮茹的聊天声。约莫半个多小时后,秦淮茹拿着缝好的衬衫走出来,对着陈墨和丁秋楠道谢:“真是麻烦你们了,等棒梗穿上新衬衫,让他来给你们道谢。”
“不用这么客气,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丁秋楠笑着说,送秦淮茹到门口。等秦淮茹走后,陈墨从书房出来,看见丁秋楠还在缝垫子,就说:“别缝了,我去烧点水,咱们洗澡。” 家里的浴缸是去年冬天装的,虽然每次烧水麻烦,但能舒舒服服泡个澡,陈墨觉得这点麻烦不算什么。
丁秋楠的脸又红了,放下手里的针线:“我把垫子放好就来。” 陈墨刚走进卫生间,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 丁秋楠已经收拾好东西,站在门口,眼睛亮晶晶的,像含着水。陈墨走过去,一把把她抱起来,丁秋楠惊呼一声,赶紧搂住他的脖子,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 自从上次突破 “防线” 后,她对每晚的 “保留节目” 越来越期待,甚至有点食髓知味。
日子在平淡的温馨中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九,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路边的柳树已经冒出了嫩绿的新芽。今天是星期天,富老大特意挑了 “宜动工” 的日子,要给新院子开工。早上吃完早饭,陈墨就带着丁秋楠和小黑,往新院子所在的胡同走 —— 新院子离现在住的四合院不远,走路也就十分钟的路程。
刚到新院子门口,就看见富老大带着四个工人在门口等着,地上堆着铁锹、锄头,还有几袋水泥。“陈大夫,你来了!” 富老大笑着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张图纸,“我昨晚把院子布局又改了改,你看看行不行。” 陈墨接过图纸,丁秋楠则好奇地围着院子里的小锅炉转 —— 这锅炉是陈墨通过一个病人从锅炉厂买的,体积不大,却能供整个院子的暖气片散热,旁边还堆着铸铁管道和暖气片,都是他找姐夫王建军帮忙从物资局弄来的平价货。
“这锅炉咋用啊?冬天能把屋子烧暖和不?” 丁秋楠伸手摸了摸锅炉的外壳,冰凉凉的。陈墨笑着解释:“等装好了,烧煤就能用,每个房间都装暖气片,到时候你在屋里穿单衣都不冷。” 他本来想铺地暖,可担心铸铁管道时间长了会有沙眼,万一漏水还要扒开地面,最后还是决定装暖气片,安全又方便维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