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部队总院,空气里还带着几分初秋的凉意。陈墨拎着针包走进张政委的病房时,周玉珍正给丈夫擦手,看到他来,赶紧笑着迎上来:“小陈医生,你来了!老张今天早上说胸口不闷了,还喝了小半碗小米粥呢。”
“那就好,说明调理有效果。” 陈墨放下针包,走到床边给张政委把脉 —— 脉象比昨天更有力,心脉瘀滞的症状明显减轻,他心里松了口气,“张政委,今天咱们调整下针位,重点疏通下关元穴,巩固下效果。”
张政委点点头,声音比之前洪亮了些:“辛苦你了小陈,每次扎完针都觉得浑身轻松。”
陈墨笑着拿出银针,让护士消毒后,熟练地刺入膻中、内关、关元三个穴位 —— 关元穴能补元气,配合之前的穴位,既能疏通心脉,又能固根本。他轻轻捻转银针,动作细腻,周玉珍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赞叹:“小陈医生的手法真轻巧,老张说一点都不疼。”
“针灸讲究‘轻、快、准’,手法重了反而伤正气。” 陈墨一边捻针,一边解释,“张政委年纪大了,体质虚,更要注意分寸。”
扎完针,陈墨又叮嘱周玉珍:“今天让张政委多休息,别说话太多,饮食还是以清淡为主,下午可以让护士帮忙翻翻身,避免压疮。”
“哎,我记住了!” 周玉珍连连点头,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布包,“这是我家自己晒的红枣,你拿着,泡水喝补气血。”
陈墨推辞不过,接过布包:“谢谢阿姨,您太客气了。”
他走到外间,拿出纸笔重新开药方 —— 今天是扎针第四天,之前的 “益气固本汤” 该调整了,他减了黄芪的量,加了麦冬、五味子,增强滋阴的效果。“杨医生,这个药方每天一副,晚饭后温服,连喝三天。” 他把药方递给杨医生,“药材要选上等的,麦冬要选颗粒饱满的,五味子别用陈货,药效会打折扣。”
“放心吧陈医生,我会盯着药房的。” 杨医生接过药方,认真记下。
陈墨刚收拾好针包,准备告辞,办公室门就被推开,林文涛主任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个黑色文件夹:“小墨,还好你没走,省得我去协和跑一趟。”
“师叔,您怎么来了?” 陈墨赶紧打招呼,心里有点纳闷 —— 林主任平时很少来病房,今天特意过来,肯定有要事。
“跟我去刘院长办公室一趟,有重要的事跟你说。” 林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对杨医生说,“张政委这边就辛苦你多盯着,有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好的林主任。” 杨医生点头答应。
两人走出病房,沿着走廊往行政楼走。清晨的阳光透过走廊窗户,洒在地面上,映得人影长长的。林主任忽然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沉重:“小墨,你知道前两年部里统计,全国能独立行医的中医有多少吗?”
陈墨愣了一下,摇了摇头:“没具体听过,不过听梁主任说,这几年中医人才越来越少了。”
“一万出头,连西医的零头都不到。” 林主任停下脚步,看着窗外的白杨树,“这里面还包括很多只会抓药、不会辨证的学徒。前些年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把不少老中医都逼得改行了,好容易这两年政策好了,鼓励发展中医,可医学院培养的学生,只会背汤头歌,连脉象都摸不准,有什么用?”
陈墨心里也不好受 —— 他重生前就知道,几十年后中医依旧步履维艰,很多老手艺都失传了,民间甚至还有 “伪大师” 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撞骗,毁了中医的名声。“师叔,只要咱们多培养些能扎扎实实行医的人,总会好起来的。” 他轻声安慰,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希望如此吧。” 林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往前走,“你能进保健组,不仅是你的机会,也是中医的机会。以后多在重要场合露露面,让更多人知道中医的厉害,比什么都强。”
两人聊着,很快就到了行政楼三楼。刘院长的办公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说话声。林主任轻轻推开门,陈墨跟着进去,只见办公室里除了刘院长,还有两个人 —— 一个是之前见过的保健局张干事,另一个穿着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沉稳,正是保健局主持日常工作的程维民副局长。
“刘院长,程局长。” 林主任先打招呼,又对陈墨说,“小墨,这位是程维民副局长,也是部里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昨天评审会你见过的。”
程副局长站起身,主动伸出手:“小陈医生,昨天你的表现很出色,不仅中医辨证精准,连西医的急救知识也懂不少,很难得。”
“程局长您过奖了,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陈墨双手握住他的手,语气谦虚 —— 昨天评审会,程副局长问了他好几个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他都结合临床经验回答了,没想到程局长还记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