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王医生站起来:“走,带你去机关食堂吃饭,咱们组的伙食虽然不算好,但管饱。”
三人来到食堂,里面很宽敞,摆着几十张桌子,已经有不少人在吃饭了。窗口前摆着两个大桶,一个装着米饭,一个装着白菜豆腐汤,还有一碟咸菜,看不到一点肉星。陈墨心里有点失望 —— 早上还想着能在机关食堂改善伙食,没想到比协和食堂还简单。
“别失望,每周会有一次肉菜,可能是红烧肉,也可能是炒肉丝,不过不确定是哪一天。” 王医生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解释,“机关食堂是大锅饭,要照顾所有人,能吃饱就不错了。领导们吃的中灶和小灶不一样,那边每天都有肉,不过咱们没机会去。”
陈墨接过餐盘,盛了一碗米饭,一勺白菜豆腐汤,坐在桌边慢慢吃。虽然没肉,但米饭很香,白菜豆腐汤也很清淡,适合夏天吃。他一边吃一边琢磨:要是秋楠在这,肯定会觉得没味道,回去得给她做顿红烧肉,补偿一下。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王医生和方医生说要去针灸室休息会儿 —— 针灸室有两张躺椅,平时没人的时候,老大夫们喜欢在那眯一会儿。陈墨没去休息,坐在办公桌前,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脑海中传承的中医知识。他翻到 “心脉瘀滞调理” 那一页,结合给张政委治疗的经验,补充了几句辨证要点,又写下几个适合老年人的加减方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没什么紧急情况,偶尔有护士过来问几个中医调理的问题,陈墨都耐心解答。王医生和方医生睡醒后,也过来跟他一起讨论病例,从《伤寒论》到《金匮要略》,从针灸手法到药方配伍,聊得很投机。方医生笑着说:“跟你聊天,比看十本医书还管用,你对中医的理解,比很多老大夫都透彻。”
“您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跟着师傅学了点皮毛。” 陈墨谦虚地说,心里却很开心 —— 能得到两位老大夫的认可,比任何奖励都让他满足。
下午五点半,到了下班时间。陈墨收拾好笔记本,跟王医生、方医生道别:“王医生、方医生,我先走了,周四见。”
“好,路上注意安全。” 王医生挥挥手,“周四早点来,咱们一起吃早饭。”
走出中枢大门,陈墨回头看了一眼 —— 红色的大门在夕阳下格外庄重,他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自豪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在这里工作,能为国家重要人物的健康保驾护航,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因为早上来的时候没骑自行车,陈墨只能步行到公交站。站台前已经有不少人在等车,他看了看站牌,去四合院的公交车要二十分钟一班,心里暗暗决定:以后再来值班,一定要骑自行车,坐公交太不方便了,还耽误时间。
等了约莫十五分钟,公交车才来。车上人很多,陈墨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站着,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满是期待 —— 不知道秋楠今天做了什么晚饭,是不是又给他留了好吃的。
回到四合院时,正好碰到丁秋楠下班回来,她手里拎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买的布料。“你今天怎么这么晚?” 丁秋楠迎上来,伸手摸了摸他的胳膊,“是不是在那边工作很忙?”
“不忙,就是路远,坐公交耽误时间。” 陈墨接过布包,跟她一起往家走,“我今天在保健组认识了两位老大夫,王医生和方医生,他们人很好,还跟我聊了很多病例,学到了不少东西。”
丁秋楠笑着说:“那就好,我还担心你在那边不适应呢。” 她上下打量了一下陈墨的衣服 —— 身上穿的是她上个月用蓝布做的衬衫,洗得有些发白,裤子也是她改的旧裤子,脚上穿的是布鞋。“你以后去保健组值班,是不是该穿那身买的中山装?还有皮鞋,别总穿我做的衣服,人家会笑话你的。”
陈墨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摸了摸布料:“我觉得你做的衣服比买的舒服,透气性好,还合身。再说,穿什么不重要,医术好才重要,谁会笑话我?” 他说着,把衬衫脱下来,露出结实的肩膀和腹肌 —— 自从重生后,他每天早上都跑步锻炼,身材保持得很好。
丁秋楠的脸颊一下子红了,赶紧别过头:“你怎么在院子里就脱衣服?快穿上,让人看见多不好。”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开心 —— 陈墨喜欢穿她做的衣服,说明他认可她的手艺,而且他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着就让人安心。
“怕什么,院子里又没人。” 陈墨笑着穿上衬衫,“我今天在机关食堂吃饭,连肉都没有,还是你做的饭好吃。晚上想吃什么?我给你做红烧肉。”
“不用了,一会说不定有现成的。” 丁秋楠笑着说,刚走进家门,就听到院门口传来一大爷的声音:“陈墨,在家吗?”
“在呢,一大爷!” 陈墨赶紧迎出去,看到一大爷手里端着一个竹篦子,上面盖着一块蓝布,还冒着热气。“一大爷,您这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