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楠知道陈墨不会骗她,心里的不服气渐渐消散,转而有些犹豫:“可是我对中草药一点都不懂啊,连当归和黄芪都分不清,怎么去中药房上班?”
“这不是有我吗?” 陈墨拍了拍胸口,语气自信,“我大学学的就是中药学,别说半年,三个月我就能让你认全常用的中草药,掌握抓药的流程。再说了,中药房的工作相对稳定,比在厂里安全多了。”
他没说的是,再过几年,纺织厂会进入半停工状态,每天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上班,而且容易受到大环境影响。而医院不一样,不管什么时候,人都需要看病吃药,医院总能正常运转,丁秋楠在医院,他也能更放心。
但他不想替丁秋楠做决定,而是尊重她的想法:“当然,这只是个机会,你要是不想来医院,还想在厂里工作,我也支持你。”
丁秋楠低头沉默了片刻,心里快速盘算着。她想起每天跟陈墨一起上班、一起下班的场景,想起不用再担心被派去农村的焦虑,心里渐渐有了答案。几分钟后,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墨哥,我想试试!你回去就教我中药学吧,我肯定能学好!”
陈墨看着她坚定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好,回去我就把我以前学中草药的书给你找出来。不过你别急,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咱们一步一步来。”
丁秋楠却急了,拉着他的手就往家的方向走:“不行,我现在就想看书!早点学就能早点通过评审,早点跟你一起去医院上班。” 她越想越开心,脚步都快了不少。
陈墨哭笑不得,只好跟着她走:“傻姑娘,不差这一会儿,明天再学也不迟。” 可丁秋楠根本不听,一路催着他快走,那急切的样子,让陈墨想起刚认识她时,她为了学好纺织技术,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去车间练习的模样。
回到家,陈墨直接去了书房,从书架最上层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封面已经有些泛黄,上面写着 “中草药全解” 四个大字。“这是我师父传给我的,里面收录了两千多味中草药,每一味都有详细的说明,还有配图,你看这个,是当归,能补血活血;这个是黄芪,能补气固表……” 他翻开书,指着上面的图片给丁秋楠讲解。
丁秋楠凑过去,认真地看着,手指轻轻划过书页上的文字:“这么多啊,都要记住吗?”
“不用全部记住,常用的两百多味药记住就行。” 陈墨笑着说,“对了,我前段时间在信托商店买了一组百眼橱,花梨木做的,专门用来放中草药。本来是想着收藏,现在正好给你用来认药。”
他领着丁秋楠走进书房,只见靠墙摆着三个高大的药柜,每个药柜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小抽屉,抽屉上贴着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药名的位置还空着。“明天我去中药房买点常用的中草药,比如当归、黄芪、党参、甘草这些,放在抽屉里,你每天对着实物认,比光看书记得快。”
丁秋楠看着药柜,眼里满是期待:“太好了!这样我肯定能很快记住。” 她拿着《中草药全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就看了起来,时不时拿出纸笔,把常用药的性味、功效记在本子上。
陈墨没有打扰她,转身去了厨房。刚才做饭剩下的碗筷还没洗,菜板上还有残留的菜叶。他系上围裙,打开水龙头,慢慢清洗起来。洗完碗筷,又把厨房的台面擦干净,地板拖了一遍。收拾完厨房,他泡了两杯菊花茶,端了一杯给丁秋楠:“喝点茶,别累着眼睛。”
丁秋楠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眼睛还盯着书:“没事,我再看会儿。你看这个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是不是夏天用得多?”
“对,夏天容易上火,金银花泡茶喝最好。” 陈墨坐在她旁边,耐心地给她讲解,“不过金银花性凉,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多喝。”
丁秋楠点点头,赶紧在本子上记下来:“我知道了,以后记药的时候,还要记住注意事项。”
陈墨笑了笑,起身去了书房。他的书桌上放着一个笔记本,已经快写满了。这个笔记本里,他记录的都是常见病症的调理方法,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呕吐等,还按照性别、年龄段做了细分 —— 比如儿童感冒多是风寒入体,要用温和的药方;老年人感冒则要兼顾补气,避免体虚。
他拿起笔,继续往下写:“成人女性感冒(20-40 岁):症状轻时,用生姜、红糖、葱白煮水喝;症状重时,加紫苏叶、荆芥,疏风散寒……” 他写得很仔细,每一个药方都标注了剂量、用法,还有注意事项。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些记录有没有用,但他总想着多做点什么。等这个笔记本写完,他打算交给梁明远,看看能不能用于中医科的日常教学。哪怕只有一个年轻医生能从中学到东西,也算是他为中医事业做的一点贡献。
不知不觉间,外面的天已经完全黑了。陈墨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走出书房。客厅的灯已经打开了,是他特意换的六十瓦大灯泡,比以前亮了不少。丁秋楠还坐在沙发上看书,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眉头微微皱着,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