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英看着陈墨,眼里满是感激 —— 半个月前,她还被 “癌症” 的诊断压得喘不过气,连饭都咽不下,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可现在,不仅能吃下半碗饭,身上还有了力气,甚至能帮家里洗衣服。这种从 “绝望” 到 “有希望” 的转变,让她觉得像做梦一样。
“大夫,真是谢谢您!要是没您开的药,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刘会英声音带着哽咽,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激动得说不出话。
陈墨笑着摆摆手,示意她放松:“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来,我再给你把把脉,看看恢复情况,调整一下药方。”
刘会英连忙伸出手,放在脉枕上。陈墨指尖搭上去,仔细感受着脉象的变化 —— 比起上次,脉象明显有力了许多,沉细的感觉减轻了,涩脉也淡了不少,脾胃脉的搏动也更清晰了。这说明之前的药方起了作用,气血在慢慢恢复,瘀血也在消散。
“恢复得不错。” 陈墨收回手,拿起笔,在纸上写新的药方,“之前的药方里,黄芪和山药的用量可以减一点,再加一味鸡内金,帮你消食化积。这个方子你连着喝五天,停两天,再喝五天,就先不用喝了。一个月以后再来复诊,记得把日子算清楚,别错过了。”
“您放心!日子我肯定记牢!” 没等刘会英开口,她丈夫就迫不及待地保证,眼里满是激动,“这半个月来,我媳妇一天都没断过药,每天什么时候煎、什么时候喝,我都盯着呢!”
陈墨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他其实很想告诉这两口子,胃贲门癌在当下的医疗条件下很难根治,现在的治疗只能延长生存期、减轻痛苦。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 没必要泼冷水,对癌症患者来说,“希望” 有时候比药物更重要。让他们觉得有治好的可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反而对病情控制更有利。
“那就好。” 陈墨把药方递给刘会英,又叮嘱,“这期间还是要注意饮食,多吃粥、烂面条这些软乎的,别吃硬的、凉的,也别生气 —— 情绪对病情影响很大。”
“知道了大夫!我们都记住了!” 刘会英两口子连连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药方叠好,放进布包里。这次离开时,他们的背影比上次挺拔了许多,脚步也轻快了,走到诊室门口,还特意回头对陈墨鞠了一躬:“谢谢您,陈大夫!”
陈墨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里满是感慨 —— 对病人来说,能活着、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他正出神,突然瞥见诊室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大院里的阎埠贵,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攥着一个布包,正冲着他点头微笑。
陈墨有点好奇 —— 阎埠贵是小学老师,平时在大院里出了名的 “抠搜”,连买根冰棍都要跟小贩讨价还价,怎么会突然来医院找他?他站起身,笑着招呼:“三大爷,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阎埠贵却站在门口,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小陈,我就不进去了,你出来一下,我跟你说两句话就走,不耽误你看病人。”
陈墨见他坚持,便走出诊室。阎埠贵拉着他往走廊旁边挪了挪,避开过往的病人,然后搓了搓手,眼神有点闪躲,小声说:“是这么回事,小陈 —— 我想给家里买个收音机,现在买东西不是要工业券嘛,我那儿还差几张,想问问你这儿方便不方便,能不能借我几张?”
陈墨愣了一下,心里暗自嘀咕 —— 没看出来啊,大院里最抠的三大爷,竟然是第一个想买收音机的!他还以为阎埠贵就算添置大件,也会先买自行车,毕竟有了自行车,他周末去郊区钓鱼也方便,没想到竟然是收音机。
他故意打趣:“三大爷,您可以啊!这都准备买收音机了,是想听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阎埠贵被说中了心思,嘿嘿笑了两声,有点得意:“可不是嘛!咱老百姓也得跟紧形势,听听新闻,知道国家政策,不然跟人聊天都没话题。再说了,家里有个收音机,孩子们也能听听评书,省得总出去疯跑。”
“您想借几张?收音机票您都有了?” 陈墨问道 —— 现在买收音机不仅要工业券,还得有专门的 “收音机票”,不是有钱有券就能买的。
“三张就够!” 阎埠贵伸出三根手指,语气急切,“我问过供销社了,一台收音机三十多块,需要两张工业券?不对,等一下,我再想想……” 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又改口,“哦对,二十块钱一张工业券,三十多块需要两张?不对,不足二十按二十算,三十多块应该是两张?不对,我再问问……”
陈墨忍不住笑了 —— 阎埠贵这 “抠搜” 的本性又暴露了,连工业券的数量都要反复算计。他摆摆手:“三大爷,您别算了,收音机一般需要两张工业券,不过有的牌子可能需要三张。您要借三张,我这儿有,您明天过来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