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领着王建军、王叔和丁爸,轻手轻脚地走到病房外的走廊。刚站定没两分钟,张猛就提着一个保温桶快步走来,笑着说:“陈哥,王婶让小灶炖的鸡汤送来了,还热着呢。”
陈墨接过保温桶,指尖触到桶身的温热,心里也暖暖的 —— 王婶总是这么周到,知道丁秋楠刚生完需要补身子,特意让家里的厨师用老母鸡慢炖了三个小时,还加了红枣、枸杞和黄芪,都是补气血的好东西。
“我先把鸡汤送进去,你们在这儿等会儿。” 陈墨对三人说完,便推开病房门轻步走进。
病房里,丁妈正坐在床边,手把手教丁秋楠怎么给宝宝喂奶;陈琴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块干净的纱布,随时准备给宝宝擦嘴角;王婶则坐在另一张床边,看着怀里的男宝,眼神里满是疼爱。
陈墨刚走进来,就瞥见丁秋楠喂奶时露出的雪白肌肤,脸颊瞬间发烫 —— 自从丁秋楠怀孕后期,两人就没再亲近过,这九个月的 “清心寡欲”,让他只是看了一眼,就觉得心跳加速,眼睛都不敢多停留。
“妈,琴姐,鸡汤送来了。” 陈墨赶紧移开目光,把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声音都有点发紧,“我…… 我出去陪王叔他们了,你们慢用。”
生怕再看下去出丑,他放下保温桶就转身往外走,连丁秋楠喊他的声音都没敢回头应。走出病房,冷风一吹,脸上的热度才稍稍褪去,可心里那股蠢蠢欲动的感觉,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 他偷偷摸了摸胸口,无奈地笑了:看来自己还是没修炼到家,这点诱惑都扛不住。
走廊里,丁爸正靠在墙上,手里摩挲着一个空烟盒,嘴角却一直咧着,显然还沉浸在 “当外公” 的喜悦里;王叔和王建军坐在长条凳上,小声聊着天,话题离不开两个宝宝;张猛则站在旁边,时不时往病房门口瞟,想看看宝宝又不好意思凑太近。
陈墨走过去,挨着丁爸坐下:“爸,您要是累了,就去旁边的椅子上歇会儿。”
“不累不累!” 丁爸摆摆手,声音里满是兴奋,“活了五十多年,第一次见龙凤胎,还是我闺女生的,高兴都来不及,哪会累!” 他这辈子就丁秋楠一个女儿,之前还担心女儿生产危险,现在见母女(子)平安,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连说话都比平时洪亮了几分。
几人又聊了约莫二十分钟,王婶从病房里走出来,看着陈墨说道:“小楚,秋楠说想回家住,不想在医院待着 —— 她说医院里人多嘈杂,睡不好,家里安静,还能方便照顾宝宝。你看这事咋办?”
陈墨想都没想就点头:“回!肯定回!” 丁秋楠现在精神头很好,恶露也不多,根本没必要在医院多待;而且家里有陈琴帮忙,还有提前收拾好的月子房,比医院方便多了。他站起身,“我去跟李主任说一声,咱们收拾收拾就走。”
李主任的办公室就在妇产科走廊尽头,陈墨敲了敲门,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进。”
推开门,李主任正坐在桌前整理病历,看到陈墨,笑着放下笔:“小陈,是来办出院手续的吧?”
“您怎么知道?” 陈墨有点惊讶。
“猜的。” 李主任打趣道,“秋楠那身体素质,在医院待不住 —— 我从医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生完双胞胎这么利索的产妇,一个多小时就生了,产后还能自己走路,比单胎产妇恢复得都快。” 她顿了顿,眼神里满是好奇,“小陈,你平时是怎么给秋楠调理身体的?能不能跟我说说?我这还有几个孕妇,身体比较弱,想借鉴一下你的方法。”
陈墨也没藏私,坦诚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 —— 每天让她喝一碗黄芪当归汤,补气血;早上陪她散步半小时,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多吃高蛋白、易消化的,比如鱼、鸡蛋、小米粥,少碰生冷油腻的。关键还是她底子好,配合得也到位。”
“黄芪当归汤的配比有讲究吗?” 李主任连忙追问,还拿起笔准备记下来。
“黄芪十五克,当归五克,加水煎二十分钟,早上空腹喝效果最好。” 陈墨报出配比,又补充,“要是孕妇容易上火,可以加两克麦冬,滋阴降火。”
“好!我记下来了!” 李主任把配比写在病历本上,满意地笑了,“以后有机会,我再跟你好好请教请教孕期调理的事。”
“您客气了,互相学习。” 陈墨笑着点头,又聊了几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才告辞离开。
回到病房时,大家已经收拾妥当了:丁秋楠穿了件厚厚的枣红色棉大衣,头上戴着陈琴织的毛线帽,正靠在墙边活动腿脚,一点看不出是刚生完孩子的人;王婶怀里抱着女宝,丁妈怀里抱着男宝,两个宝宝都被襁褓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小脑袋,闭着眼睛睡得正香;陈琴则拎着两个包袱,里面装着丁秋楠的换洗衣物和宝宝的尿布;家媛和家栋也从家里赶来了,正趴在丁妈身边,小心翼翼地看着男宝,生怕碰醒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