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办公室的灯光比往常亮得更早 —— 刘敏坐在工位上,面前摊着厚厚的《内科学》,手指在书页上飞快滑动,嘴里还小声念叨着 “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要点”“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公式”,眼底的红血丝透着明显的疲惫。
自从上次误诊事件后,陈国栋给了她一个 “缓冲惩罚”:必须参加年底的技术等级评审,若不通过就降等级;即便通过,也得等够年限才能晋升 —— 这意味着她至少要多等两年才能涨工资。对刚工作三年的刘敏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却也让她彻底清醒:当医生容不得半点马虎,她手里握着的是病人的生命。
陈墨路过内科办公室时,正好看到刘敏趴在桌上记笔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痕迹格外用力。他想起两人是同级校友,当年在医学院时,刘敏的成绩还排在前几名,只是刚工作时急于求成,才犯了 “经验主义” 的错。他没进去打扰,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不管医术多精进,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的 —— 这不仅是对刘敏的提醒,更是对自己的警示。
回到中医科诊室,陈墨翻开那个 “肾衰竭” 患者的病历本 —— 患者张伟已经接受了五天治疗,针灸(肾俞、足三里)、药浴(艾叶、杜仲)、中药灌肠(大黄、牡蛎)、内服方(黄芪、党参、丹参)四管齐下,虽然血肌酐、尿素氮指标不再升高,可患者仍有尿频、乏力的症状,病情没出现明显好转。
但今天不同 —— 吸收了华佗经验书后,陈墨对肾病治疗有了新思路。他拿起笔,在病历本上写下新的治疗方案:针灸改选 “太溪穴” 和 “关元穴”,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能滋阴补肾;关元穴可温补肾阳,两者搭配能调和肾之阴阳;药浴中加入 “桑寄生”,增强补肾强腰的效果;内服方减丹参,加 “菟丝子”,减少活血力度,增加固肾作用。
“得找陈主任说说,把这个方案调整一下。” 陈墨合上病历本,起身往内科走去 —— 他还想跟陈国栋约定,以后内科接收肾病患者,都通知他一声,仅靠张伟一个病例,研究数据太单薄,没有说服力。
陈国栋听完他的新方案,又翻了翻张伟的复查报告,笑着点头:“你这个思路可行!之前的方案偏重于‘活血化瘀’,现在调整为‘补肾固元’,更符合患者‘脾肾两虚’的根本病机。至于收集肾病病例,我这就跟科室里说,以后只要有相关患者,第一时间通知你。”
解决了临床病例的问题,陈墨又想起一件事:他想把肾病研究系统化,单靠协和医院的病例远远不够,需要更多全国性的数据支持。下午一上班,他就拿着整理好的研究计划,去了总院的保健组办公室 —— 林师叔(注:保留原着中 “林师叔” 称呼,符合职场长辈设定)和刘院长是他的直属领导,研究需要经过他们批准。
“小陈,你这个想法很好!” 林师叔看完研究计划,手指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几个字上停顿,“现在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西医各有优势,要是能找到结合点,能帮不少病人。”
刘院长也很支持,当场就拿起电话给卫生部的领导汇报。电话那头的领导听完,不仅明确表示支持,还承诺会给全国各省市医院下发通知,要求整理近一年的肾病患者病历,统一上报卫生部,再集中交给陈墨研究。
“还有个好消息。” 刘院长挂了电话,从抽屉里拿出一封红色封面的介绍信,递给陈墨,“部里给你开了这个,凭着它,你能去北京任意一家医院,参与肾病患者的诊疗、调阅病历,不用再走繁琐的申请流程。”
陈墨接过介绍信,指尖触到烫金的 “卫生部” 字样,心里满是感激:“谢谢院长!有了这个,收集数据就方便多了 —— 现在很多医院的病历书写不规范,光看文字记录不够,还得结合临床观察。”
“你能考虑到这些细节,说明你做事踏实。” 刘院长拍拍他的肩膀,“放手去做,遇到困难随时跟我们说,保健组会给你兜底。”
接下来的一周,陈墨开启了 “奔波模式”:每天早上先去协和医院查看张伟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上午去北京医院、301 医院等三甲医院,跟着西医医生查房,记录肾病患者的症状、化验指标,对比中医辨证结果;下午则去社区医院,收集轻症肾病患者的病例,补充不同阶段的研究数据。
在北京医院的内科病房,主任李教授看着陈墨分析患者病情,忍不住称赞:“小陈,你这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太独到了!这个患者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你辨证为‘肾阴亏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配合西医的降压药,患者的乏力症状明显缓解,值得我们学习!”
社区医院的王医生也笑着说:“以前总觉得中医治不了大病,看了你给患者开的方,才知道中医在慢性病调理上这么厉害!以后有肾病患者,我一定推荐他们找你会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