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的待遇,加上红军干部的真诚尊重,让老师傅们放下了顾虑。葛老石匠和鲁老铁匠率先答应留下。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工匠从四面八方赶来。
有擅长木工,能做精密模具的老木匠;
有擅长砌筑窑炉,掌握火候的老窑工;
甚至还有一位据说会鞣制高级皮革的老皮匠,也被招募过来,准备以后负责枪带、炮鞍等皮具制作。
短短一个月时间,竟然成功招募到了三十五名各有绝活的老师傅!
林烽和周文海根据各位老师傅的特长,将他们和工程队里手脚麻利、学习能力强的战士、青年工人混合编组,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兵工厂建设攻坚队”!
攻坚队下设几个小组:
石工基础组,由葛老石匠等五名老石匠带队,专门负责所有机床、蒸汽机等重型设备的基础浇筑和砌筑,要求横平竖直,坚固抗震。
炉灶砌筑组,由鲁老铁匠等三名老铁匠、两名老窑工带队,负责锻造炉、加热炉、退火炉等所有热工设备的砌筑,确保炉温均匀,节能高效。
木工模具组,由两名老木匠带队,负责制作安装门窗、屋架,以及未来生产需要的木质模具、模型。
综合辅助组,由其他工匠和大量青工、战士组成,负责材料准备、搬运和协助施工。
攻坚队的成立,让工地建设立刻走上了快车道,而且质量显着提高。
葛老石匠带着人,严格按照标准处理蒸汽机基础,每砌一层都要用水平尺校验,用小锤敲击听声,检查灰浆是否饱满。
鲁老铁匠指挥人重建锻造炉,对耐火砖的缝隙要求极其严格,嘴里常念叨:“缝大了跑火,缝小了胀裂,这都得讲究!”
老木匠做的屋架榫卯严丝合缝,不用一根铁钉也稳如泰山。
老师傅们不仅自己干,更重要的是一边干一边教,把他们的经验和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年轻战士和工人。
“小子,看好了,这石头得这么摆,吃上劲!”
“夯土要一层一层夯,不能偷懒,偷懒地基软,机器晃!”
“拉锯要顺茬,别用蛮力!”
工地变成了一个大课堂,年轻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有时候老师傅脾气急,骂人骂得凶,但战士们都知道是为他们好,没人计较,反而学得更认真。
林烽看着这热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场面,心里无比欣慰。他特意嘱咐后勤,给老师傅们的伙食一定要最好,津贴每日足额发放,晚上还安排人给他们烧洗脚水,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李云龙更是隔三差五就来工地转悠,一口一个“老师傅”叫着,时不时从兜里掏出缴获的烟丝给会抽烟的老师傅撒上一圈,把老师们傅哄得眉开眼笑,干得更卖力了。
一个月后,当蒸汽机那庞大坚固的基础终于通过验收,当第一座锻造炉点燃,冒出灼热而稳定的火焰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葛老石匠摸着光滑平整的基础表面,咧开没几颗牙的嘴笑了。鲁老铁匠看着炉膛里熊熊的火焰,满意地点点头。
林烽站在他们身边,由衷地说:“葛大爷,鲁师傅,还有各位老师傅,谢谢你们!没有你们,咱们这厂子,不可能建得这么快,这么好!”
葛老石匠摆摆手:“谢啥,红军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咱出把力气,应该的!”
鲁老铁匠则更实在:“林厂长,你说话算话,俺们干活就踏实!等厂子建好了,俺还真想留下来,看看这铁疙瘩大家伙是怎么造出枪炮的!”
攻坚队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加快了工程进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依靠群众、军民结合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瓦窑堡兵工厂的根基,因为这群普通而伟大的工匠的加入,变得更加坚实无比。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