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人都憋着笑。李云龙讪讪地松开手,嘟囔道:“他娘的,这铁疙瘩比小鬼子还难伺候……行行行,你们精细,你们精细,俺老李给你们烧热水去总行了吧?”说着还真就背着手,去督促后勤烧姜汤热水了。
校准工作枯燥且极其考验耐心。往往为了调整那零点零几毫米的误差,需要反复松紧地脚螺栓,小心翼翼地垫入不同厚度的金属薄片,然后再测量,再调整。窑洞里温度很低,但很多人的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苏沐辰负责记录数据,他拿着本子,一台机器一台机器地核对,脸色越来越兴奋:“林厂长,太好了!东边那台铣床,水平误差稳定在零点零五毫米了!超精度完成任务!”
陈思远则带着人,用自制的内径量规和卡尺,检查着钻床主轴的回转精度:“主轴跳动误差也在允许范围内!这台没问题!”
与此同时,隔壁动力山洞里的气氛同样紧张。蒸汽机组的安装调试进入了最后阶段。周文海带着一批从总部支援过来的、见过世面的老师傅,日夜不停地围着那台庞大的蒸汽机和发电机转。
“压力表读数稳定!”
“主轴同心度再检查一遍!”
“锅炉阀门密封确认无误!”
经过整整七天不眠不休的精细调试,伴随着锅炉沉闷的轰鸣声和蒸汽喷发的有力嘶鸣,巨大的飞轮开始平稳旋转,通过传动轴将动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制管车间。车间内,那三台连接着传动轴的核心机床,皮带轮开始缓缓转动,运行平稳,几乎没有抖动!
“动力输出平稳!符合要求!”周文海满脸油污,兴奋地从动力车间跑过来报喜。
最后的验收时刻到了。林烽亲自带队,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复检。
水平仪一次次被放置在不同位置,气泡每次都精准地停留在中央刻线。
铅垂线一次次挂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主轴与垂线的距离都分毫不差。
连接蒸汽动力的机床试运行,运转平稳,噪音正常。
柴油机驱动的设备也启动测试,工况良好。
当林烽检查完最后一台砂轮机,直起腰时,发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等待最终的宣判。连李云龙也不知何时回来了,紧张地捏着拳头。
林烽的目光扫过每一台擦拭干净的设备,扫过每一张布满汗水、油污却充满期待的脸庞。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用力一挥手:
“我宣布!瓦窑堡兵工厂制管车间,所有设备安装校准工作——全部完成!精度全部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标准!制管车间,具备投产条件!”
“噢!!!”
“成功啦!!!”
瞬间,整个车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老师们傅们激动地互相拍打着肩膀,年轻学员们兴奋地跳了起来,不少人甚至激动地抹起了眼泪。过去七天所有的疲惫、焦虑和汗水,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李云龙更是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拳捶在旁边垫机器的木板上:“哈哈哈!好!太好了!老子兵工厂的脊梁骨,硬起来了!以后看谁还敢说咱八路军造不出好枪!”
欢呼过后,林烽提高了嗓音:“同志们,静一静!设备安装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立刻开始试生产,调试工艺,培训工人,争取早日为我们前线的战士,提供我们自己生产的高精度枪管!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怒吼般的回应声响彻整个山洞,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瓦窑堡兵工厂的院墙上。制管车间里,机器仿佛沉睡的巨兽,安静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而隔壁的动力车间,蒸汽机低沉的轰鸣声如同这个新生兵工厂强劲而稳健的心跳,预示着更加辉煌的明天。
林烽站在车间门口,望着远处苍茫的陕北群山,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八路军缺枪少弹的历史,将真正开始被改写。而这一切,始于今天,始于这群可爱的人,始于这毫厘之间的执着与追求。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