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的安置和整合立刻提上日程。林烽和李云龙、苏沐辰等人简单商议后,很快拿出了方案。
那八名经验最丰富的修械工,被林烽直接编入了兵工厂的核心技术队伍——“制械连”。这个连原本主要负责新枪试制和关键部件生产,现在加入了这批生力军,实力大增。林烽给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武器精细修复”。
林烽对他们说:“老师傅们,咱们现在条件好了,不能只满足于把打不响的枪修响,把炸膛的险患暂时排除。我们要追求更高的标准!每一支经过我们手修复的枪支,都要尽可能恢复其原有的精度和可靠性,甚至要通过我们的手,让它变得更好!你们经验足,手感好,这精细活,离不开你们!”
一位姓王的老钳工感慨道:“林部长,您这话说到俺们心坎里去了!以前那是没办法,有啥用啥,凑合着能打响就行。现在到了这儿,看到这些家伙什(指设备),俺们这帮老兄弟心里都憋着股劲呢!您就瞧好吧!”
其余的一百多名技术人员,则根据其特长,分别补充到各车间。铁匠加强到热处理和锻造组,木匠负责制作更精良的枪托和包装箱,年轻的修械工则进入各生产线,边干边学,由老师傅和苏沐辰带的夜校学员进行指导。
新设备的安装调试也同步进行。那台小型炼钢炉被安置在新建的“冶炼工棚”里,周文海带着人开始修复炉衬;子弹壳拉伸机和弹头冲压机则被请进了弹药车间,与原有的设备组成更高效的生产线。
短短几天时间,瓦窑堡兵工厂因为这批人员和设备的注入,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车间里更加热闹,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机床的轰鸣声、老师傅指导年轻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蓬勃的生产交响乐。
李云龙背着手在各个车间转悠,看着这前所未有的人气鼎盛的场面,乐得合不拢嘴,对林烽说:“嘿嘿,这下咱老李可是真正的地主老财了!人才济济,设备隆隆!你小子这下可是鸟枪换炮,不,是换机关枪了!啥时候能给老子拉出一个炮兵营的装备来?”
林烽笑着回应:“团长,您这胃口也太大了点!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过,有了同志们的加入,咱们修复枪支的速度和质量肯定能上一个大台阶!至少,保证咱们主力部队人手一支可靠的老套筒或者汉阳造,指日可待!”
夕阳下,兵工厂的烟囱冒起了袅袅青烟(来自试验运行的炼钢炉和锅炉)。新来的王师傅正拿着一个刚刚精心修复好的枪栓,对着光仔细检查着上面的撞针痕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整合的力量正在显现,瓦窑堡兵工厂的齿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加速运转起来。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