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和林烽时常去“观摩”,看到老师傅们毫无保留地传授,年轻徒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都非常欣慰。李云龙有时还会插科打诨:“老王头,你这徒弟咋比你还能磨叽?像个大姑娘绣花!”引得众人哄笑,也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
三个月的时间在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中飞快过去。到了考核结业的时候。考核方式很简单:独立完成一件师傅指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件。
考场就设在各个车间,全厂的人都关注着这场特殊的“毕业考试”。李师傅的徒弟们需要独立操作精密铣床,加工一个复杂的齿轮;王师傅的徒弟要独立组装并调试好一个炮弹引信;张师傅的徒弟要完成一根机枪枪管从毛坯到精加工的全过程……
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徒弟们全神贯注,师傅们表面镇定,心里却比谁都紧张。
当最后一名徒弟将加工好的工件交到考评组(由林烽、苏沐辰和几位非本专业的老师傅组成)手中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经过严格检测,结果令人振奋:十五名徒弟,全部通过了考核!他们独立加工的工件,精度、质量均达到了要求标准! 这意味着,他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各自领域的核心技能,可以独立上岗操作了!
结业仪式上,林烽亲自为十五名新晋技术骨干颁发了结业证书。老师傅们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欣慰的笑容,那是一种比完成生产任务更深的成就感。
李师傅拍着自己最得意的徒弟的肩膀,对林烽说:“林部长,这几个小子,现在可以出师了!以后那两台精密铣床,他们能摆弄得了!”
这批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极大地缓解了兵工厂技工短缺的压力。他们被充实到各车间的关键岗位,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成为了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骨干。兵工厂的技术传承梯队,初步建立了起来。
李云龙看着这群生龙活虎的年轻骨干,得意地对林烽说:“瞧瞧!咱们这兵工厂,不光能造枪造炮,还能‘造’人才!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老子看,这‘师带徒’的办法,得长期搞下去!”
林烽微笑着点头。他知道,技术的火种一旦被点燃,并有人愿意无私地传递下去,必将形成燎原之势。瓦窑堡兵工厂最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那些机器和设备,更是这群掌握了先进技能、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人。这场成功的“技术传承”,为兵工厂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最持久的动力。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