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陕北高原银装素裹。呼啸的北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生疼。在这呵气成冰的天气里,瓦窑堡兵工厂的车间内却是一片火热景象。
成了!终于成了!
林烽双手捧着一支刚刚组装完成的81式-2型步枪,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支步枪与先前型号最大的不同,便是那寒光闪闪的镀铬枪管,以及加长到50厘米的刺刀。
厂长,您看这枪托的漆面,老张小心翼翼地将步枪接过去,用手指敲了敲枪托,按照您的配方,桐油打底,清漆罩面,刷了整整五遍。这要是还能开裂,我老张就把这枪托啃了!
得了吧老张,牛大力在一旁咧嘴笑道,就您那口牙,啃窝窝头都费劲,还啃枪托呢?
车间里顿时爆发出哄堂大笑。
林烽也忍俊不禁:好了好了,说正事。这批枪是要送到寒区部队进行实战测试的,关系到咱们八路军战士在严寒条件下的战斗力,马虎不得。
他转向站在一旁的赵小花:测试报告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赵小花翻开文件夹,根据厂内测试,新型镀铬枪管在零下20度环境下连续射击200发,未出现结冰卡壳现象。枪托经过十次急冷急热循环测试,漆面无开裂。刺刀在低温条件下韧性良好,未出现断裂...
厂内测试终究是模拟,林烽打断她,真刀真枪还得看实战。老赵!
赵永强应声上前。
你亲自带一个小组,护送20支81式-2型步枪到陕北寒区独立团,林烽神色严肃,一定要亲眼见证测试全过程,记录每一个细节。
放心吧厂长,赵永强拍着胸脯,我老赵在东北打过游击,零下三十度都经历过,这点寒冷不算什么。
吹,接着吹,牛大力揶揄道,上次下雪,不知道是谁裹着两床棉被还直哆嗦,说是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冷
赵永强顿时涨红了脸:那能一样吗?在屋里当然怕冷,出门干活谁含糊过?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三天后,赵永强带着测试小组出发了。同行的除了兵工厂的技术人员,还有一脸不情愿的牛大力。
我说老赵,为啥非得拉着我来啊?牛大力坐在马车上,裹着厚厚的棉大衣,整个人活像只胖熊。
你不是总吹嘘自己见识广吗?赵永强揶揄道,这次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真正的寒冷。再说了,万一测试中步枪出现机械故障,还得靠你这个机修专家现场解决。
牛大力叹了口气:早知道这么冷,我就该把车间那台小炉子带上。
一行人颠簸了两天,终于抵达了位于陕北最北端的寒区独立团驻地。这里已经是真正的塞外风光,放眼望去,白雪皑皑,寒风如刀。
独立团团长姓杨,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身材高大,声音洪亮。
欢迎兵工厂的同志们!杨团长热情地握住赵永强的手,听说你们带来了新家伙?
赵永强示意战士们打开木箱,取出二十支崭新的81式-2型步枪,整齐排列在雪地上。镀铬的枪管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加长的刺刀更添几分杀气。
好枪!杨团长眼睛一亮,随手拿起一支,熟练地拉动枪栓,这分量,这手感,比咱们现在用的老套筒强多了!
这是咱们兵工厂最新研发的81式-2型,专门为寒区作战设计的。赵永强介绍道,镀铬枪管防结冰,特殊处理的枪托防开裂,加长刺刀适合雪地拼刺。
杨团长点点头:正好,明天我们有一场实战演练,就让这些新家伙亮亮相!
第二天清晨,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度。测试队伍来到了一处背风的山谷,这里已经布置好了射击场地。
杨团长从团里挑选了二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测试小组。为首的是三连长张铁柱,曾在东北抗联打过仗,对严寒环境下的武器使用颇有心得。
开始测试!随着杨团长一声令下,第一项低温射击测试正式开始。
二十名战士整齐列队,接过新步枪。张铁柱第一个卧倒在雪地上,瞄准百米外的靶子。
第一声枪响清脆利落,丝毫没有普通步枪在低温下的沉闷感。
好枪!张铁柱忍不住赞了一声,连续扣动扳机。五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
接下来是连续射击测试。按照要求,每支步枪需要连续射击一百发子弹,检验在高温状态下是否会出现卡壳现象。
砰砰砰...
山谷中枪声大作,打破了冬日的宁静。一支支步枪的枪管开始发热,融化了上面的积雪,但镀铬表面依然光滑,没有任何结冰迹象。
赵永强和牛大力紧张地观察着每一支步枪的表现,赵小花则快速记录着数据。
当射击进行到七十多发时,意外发生了。
卡住了!一名战士喊道,枪栓拉不动了!
牛大力一个箭步冲过去,接过步枪检查。只见枪机部位结了一层薄冰,显然是战士呼出的热气在此处凝结所致。
小问题,牛大力不慌不忙,从工具箱中取出一个小瓶,倒出几滴特制防冻油,涂抹在枪机部件上,这是咱们兵工厂特制的防冻枪油,零下四十度都不会凝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