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因为“39式-1型火箭炮”试射成功的消息,士气高涨了好一阵子。连带着各卫星加工点的生产效率都往上蹿了一截,仿佛那火箭炮的尾焰也给大伙儿心里点了把火。林烽趁着这股热乎劲,狠抓了一波生产和优化,发射架的稳定性在王老铁和家泉次郎鼓捣下,还真弄出了个带弹簧缓冲和可拆卸铁爪底座的改良版,虽然用料粗糙,但效果实实在在。
这天下午,林烽正和苏婉、老张几人在车间里查看新一批火箭炮弹体的卷制质量,警卫员小跑着送来一封插着鸡毛的信——这是来自太行山根据地的加急信。
林烽拆开一看,眉头先是微蹙,随即又舒展开,嘴角甚至带上了一丝笑意。
“厂长,啥情况?是前线又催咱们的火箭炮了?”牛大力凑过来,眼巴巴地问。他现在整天就盼着火箭炮能量产,好让他带着去给鬼子阵地上“犁地”。
林烽抖了抖信纸,摇摇头:“倒不是催货。是太行山那边的老战友,刘铁锤写来的。他们那边兵工厂,遇到坎儿了。”
“刘铁锤?”老张放下手里的卡尺,“是不是那个黑得像炭、嗓门比大力还大的老刘?他可是个炼钢的好把式,当年在汉阳厂咱俩还一起抡过大锤呢!”
“对,就是他。”林烽把信递给老张,“他们那边条件比咱们还艰苦,说是找到了一处品位不错的铁矿,自己垒了土高炉,可炼出来的钢,十炉有八炉是废品,不是太脆就是太软,根本做不了枪管和撞针。眼看武器维修和新枪制造都卡在材料上,急得他嘴角起泡,写信来向咱们求援了。”
苏婉接过话头,若有所思:“太行山区地形复杂,物资转运极其困难,很多设备咱们这边能想办法解决,他们那边可能连基本的耐火砖都凑不齐。技术瓶颈卡在炼钢上,确实能要了整个兵工厂的命。”
王老铁磕了磕烟袋锅,嘬了一口:“炼钢这活儿,讲究个火候和经验。光有蛮力不行,得有巧劲儿。老刘那人我知道,实诚,肯下力气,可能就是缺了点‘窍门’。”
家泉次郎也微微点头:“钢铁是工业之骨。没有合格的钢材,再好的设计也无法实现。”
林烽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一直默默听着的老周身上。老周是厂里的炼钢组长,平时话不多,但心思缜密,瓦窑堡兵工厂能稳定产出制造枪管和火箭弹壳的钢材,他功不可没。
“老周,”林烽开口,“信里说,他们的问题主要是炉温上不去,导致脱碳和杂质去除不干净,还有就是炼出来的钢不知道怎么分门别类,好钢赖钢混着用,自然出问题。”
老周抬起眼,沉稳地点点头:“炉温不够,多半是鼓风有问题。咱们之前捣鼓的‘土高炉双风箱交替送风法’,还有根据断口颜色和火花初步判断钢材品级的土办法,估计能帮上忙。”
“哈哈!俺看行!”牛大力一拍大腿,“让老周去!保管把太行山那帮兄弟教会!顺便也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瓦窑堡的技术水平!”他与有荣焉地挺起胸膛。
林烽笑了,这正是他的想法。“老周,这次恐怕真要辛苦你跑一趟了。太行山那边情况复杂,路上不太平,还得穿越几道封锁线。你挑两个得力助手,把咱们那套土法炼钢、钢材分级的经验,好好给他们传授传授。”
老周还没说话,牛大力又抢着说:“厂长,让俺也跟着去吧!俺力气大,能扛东西,还能保护老周他们!保证平平安安送到,一根汗毛都不少!”
林烽瞥了他一眼,故意板起脸:“你?你去干嘛?跟老刘比谁的嗓门大,还是比谁抡的锤子重?咱们是去交流技术,不是去摆擂台。你呀,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厂里,盯好火箭炮量产和各个加工点的安全,这担子可不轻!”
牛大力顿时蔫了,耷拉着脑袋嘟囔:“俺……俺这不也是想为兄弟部队出份力嘛……”
众人都笑起来。老张打趣道:“大力,你就别凑热闹了。你去了,万一路上瘾犯了,把人家太行山的土高炉当鬼子炮楼给扛回来了,老刘非得跟你拼命不可!”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连老周都忍不住嘴角弯了弯。
林烽止住笑,正色道:“老周,人选和技术资料由你定。需要带什么工具、样品,尽管跟苏婉提。路上由警卫排选派精干人员护送。到了那边,多看、多问、多动手,因地施策,别死搬硬套。咱们的目的是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把钢炼出来!”
老周重重地点了下头:“厂长,你放心!俺一定把事儿办好!保证把咱们的技术留下,把他们的困难解决!”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老周很快选定了两名年轻但经验丰富的技工,一个叫二虎,擅长看火候,一个叫栓子,对鼓风设备门儿清。苏婉帮着准备了详细的图文资料,包括双风箱的构造图、不同钢材的断口样本、火花鉴别图谱,甚至还带了一小包他们自己配置的、能有效提高炉温的助熔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