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华北,春意正浓,山野间绿意盎然,处处勃发着生机。而在王家湾这片昔日平静、如今却热火朝天的土地上,一座承载着根据地未来重工业希望的宏伟蓝图,正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
经过瓦窑堡兵工厂工程队与总部紧急增援的专业工程人员,共计四百六十人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炼钢厂、重炮炮管制造厂等几大核心厂房的土建工程,终于在耗时半个月的钢筋水泥浇灌后,宣告主体完工!
远远望去,那一片新矗立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泽,高大、坚固、气势恢宏。厂房内部,按照林烽亲自审核的图纸,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巨大的空间足以容纳后续的大型设备。设备地基打得极为牢固,各种预埋件精准到位,电力沟槽、通风管道、行车轨道基座等基础设施也同步完成,展现出了极高的工程水准。
这天上午,阳光明媚。林烽带着瓦窑堡兵工厂几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以及总部派来的两名专业工程师,对新建成的厂房进行最终验收。
一行人走在宽敞、坚实、还散发着水泥特有气味的新厂房里。林烽用指关节敲击着厚重的承重柱,发出沉闷坚实的回响。他仔细检查着地面的平整度、行车道轨的直线度、以及各种接口的施工质量。
“啧啧,老李,你们这活儿干得漂亮啊!”一位总部来的张工程师,戴着眼镜,手里拿着水平尺和卷尺,一边测量一边忍不住赞叹,“这地面平整度,这柱子垂直度,比我们在山西见到的很多阎老西的厂子标准都高!真不敢相信这是咱们在这么短时间、这么艰苦条件下干出来的!”
被称作老李的工程队负责人,一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汉子,咧开嘴憨厚地笑了,露出一口白牙:“张工,您过奖了!这都是林厂长要求得严,图纸画得细,咱们就是按图施工,不敢马虎!兄弟们都知道,这可是咱们根据地的命根子,将来要造大炮的!谁敢偷奸耍滑,我第一个不答应!”
林烽走到为那几台关键大型设备预留的巨型地基旁,蹲下身,仔细查看预埋螺栓的位置和牢固程度,满意地点点头:“基础打得牢,上面才能稳如泰山。老李,还有各位工程队的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兵工厂,谢谢大家!”说着,他郑重地向工程队的代表们敬了个礼。
老李和几位工头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林厂长,这都是咱们该做的!”
验收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最终,两位总部工程师在验收报告上签下了名字,一致评定:工程质量优良,完全符合甚至超出设计标准,通过验收!
消息传出,整个工地一片欢腾!工人们相互拥抱,击掌庆贺,半个月来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一扫而空。
厂房验收的喜悦还未散去,另一件天大的好消息接踵而至——由129师部队历经千辛万苦,甚至付出了不小代价,才从太原方向“搬”回来的那批炼钢厂关键设备,终于在一支加强警卫连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运抵了王家湾新厂区!
看着那由几十辆大车、数百民夫组成的庞大运输队伍,以及车上那些用油布遮盖、但依然难掩其庞大身躯的“钢铁巨兽”,所有在场的人都激动不已。
“来了!来了!咱们的宝贝疙瘩终于到了!”牛大力兴奋得像个小孩子,搓着手,围着第一批卸下的一台大型车床直转悠,“好家伙,这铁疙瘩,真够份量!比咱们瓦窑堡那些家伙事儿可气派多了!”
沈泉也难得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指挥着战士们和工人们小心卸车:“都慢着点!轻拿轻放!这可都是金不换的宝贝,磕了碰了,把咱们卖了都赔不起!”
林烽更是心潮澎湃。他走上前,亲手掀开一台大型立式车床的防雨油布,抚摸着那冰冷而坚实的铸铁床身,感受着其精密的导轨和巨大的卡盘,仿佛能听到未来它轰鸣运转、切削炮钢的雄浑声响。
“老伙计们,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了!”林烽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在这里,你们将发挥出比在阎锡山仓库里蒙尘时,耀眼千百倍的光和热!”
设备到位,接下来的挑战更加艰巨——安装与调试。这批设备包括:2台大型车床、3台大型铣床、2台大型镗床、2台大型冲压机,以及为整个厂区提供动力的3台火力发电机组。每一台都重达数吨甚至十几吨,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极高。
林烽亲自挂帅,组建了由他本人、苏婉、几位从太原等地投奔而来的老师傅(他们中有曾经在大型机械厂工作过的),以及瓦窑堡原有技工中的佼绎者组成的安装调试小组。
真正的硬仗开始了!
首先是最重的火力发电机组。没有大型吊车,全靠人力、绞盘、滚木和搭设的斜坡。号子声、指挥声、金属摩擦声响成一片。
“一、二、三——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