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烽接过话头:“大力担心得对!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设计、材料、工艺,三者缺一不可!老张,你总体负责炮架的设计整合和工艺制定!王老铁,你保障合金钢锻件和关键结构件的供应!家泉师傅,复杂机构和精密部件的设计拜托您!李师傅,焊接和总装还得您来把关!”
任务明确,众人立刻投入战斗。相比于炮管加工那种“硬碰硬”的金属切削,炮架的研发更像是一场精密的“铁艺编织”。
王老铁的锻工车间里,炉火为合金钢而燃。他们精心控制着锻打温度和力度,力求做出强度最高、重量最轻的毛坯。那根作为“脊梁”的主梁,更是反复试验,寻找强度与重量的最佳平衡点。
老张带着设计人员和焊工,研究钢板下料和焊接工艺。0.3厘米的钢板焊接,既要保证强度,又要防止变形,对焊工技术要求极高。李德顺老师傅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年轻焊工如何控制电流、如何分段焊接以减少应力。
最考验巧思的是折叠大架的设计。铰链的结构、锁止的可靠性、打开的便捷性,都需要反复推敲和试验。一开始设计的锁扣在模拟冲击下出现了松动,技工们连夜修改,增加了辅助保险装置。轻合金车轮的制造也是个难题,现有的条件无法铸造,最后是先用钢板冲压出轮辐和轮辋,再铆接而成,实心橡胶轮胎则是想办法从敌占区秘密购入。
过程中,牛大力带着几个力气大的战士,成了“人肉测试机”。他们按照图纸,模拟抬运炮架行军,测试折叠机构的顺滑度;又模拟快速展开,测定战斗准备时间。
“嘿,你别说,这折叠起来,四个人抬着,还真不算太沉!”牛大力扛着模拟大架的一端,咧着嘴评价。
“就是这锁扣,还得再弄紧点,万一跑着跑着自己开了可就麻烦了!”一个战士补充道。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设计、试制、修改、再试制,第一套完全按照新方案制造的105毫米榴弹炮炮架,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它看起来比传统的炮架要“苗条”和“现代”许多。合金钢的主梁和支脚闪烁着冷峻的光泽,焊接而成的上架结构紧凑,高低机和方向机操作顺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可以向后折叠收起的大架,收起时整个炮架显得十分利落。轻合金车轮配上黑色的实心橡胶胎,显得轻便而结实。那块4毫米厚的弧形护盾,则为炮手提供了必要的防护。
“上秤!”林烽下令。
几个战士小心翼翼地将整套炮架抬上大秤。
秤杆缓缓平衡,读数清晰显示——三百五十斤!
比原定的目标还要轻!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老张激动地喊道。
王老铁抚摸着那坚固 yet 轻巧的合金钢主梁,满脸自豪:“瞧瞧!这就是咱们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家泉次郎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套融合了材料革新和结构优化的炮架,完全达到了设计预期。
林烽走到这套凝聚了众人智慧的炮架前,用力按了按那结实的大架,对围拢过来的众人说道:“同志们,我们又打赢了一仗!这套‘41式-1型’炮架,不仅解决了承重和稳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我们追求的机动性!三百五十斤,四个战士就能抬走!配合骡马或车辆,我们的重炮就能跟上部队的步伐,随时出现在需要它的战场上!”
他看向牛大力:“大力,这下不用担心转移阵地的问题了吧?”
牛大力嘿嘿直笑:“厂长,服了!俺是真服了!这玩意儿,看着就灵巧!以后咱们的炮,也能跟着步兵兄弟一起冲锋了!”
首套炮架的成功,标志着“41式-1型”105毫米榴弹炮的核心部件——炮管和炮架均已攻克。接下来,就是将这两个“巨兽”组合在一起,并赋予它“灵魂”(瞄准系统)和“消化系统”(装填机构)的时候了。瓦窑堡兵工厂向着完全自主制造重型火炮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这条自主研发之路,虽然充满荆棘,却每一步都踏得无比坚定,无比自豪。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