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铁伸手摸了摸弹体表面,光滑得能照见自己的脸,嘴里不停念叨:“乖乖,这‘铁月饼模子’真神了!比俺们敲敲打打强十倍,还省力气!”
牛大力也凑过去,伸手就想拿弹体,结果刚碰到就“嗷”一嗓子,甩着手原地蹦了三圈,脸都皱成了包子:“好家伙!这玩意儿比刚出锅的红糖馒头还烫!俺的手都快熟了,得赶紧摸点凉水!”
不过第一次试产也不是完美的——有三个弹体的过渡处有微小褶皱。林烽盯着瑕疵,手指敲了敲模具:“把模具圆角加大一丝,再钻两个细排气孔,让空气能跑出去,就不会出褶皱了。”
经过三次微调,冲压工艺终于稳定下来。当生产线正式运转,所有人都看呆了——烧红的钢坯送进模具,“轰隆”一声,不到两分钟就压出一个弹体毛坯;后续工位的工人拿着小铣床,精修引信螺纹和底火孔,不到十分钟就能弄好一个。
“报告厂长!日产量统计出来了!”老赵拿着报表跑过来,报表纸都被汗浸湿了一角,声音都在抖,“以前一天最多15个,现在稳定30个!翻了一倍还多!废品率从以前的10%降到1%,几乎没浪费!”
“啥?三十个?!”牛大力掰着手指头算,算半天还没算明白,拉着老张的胳膊问,“老张,一天三十个,一个月就是九百个?够多少门炮用啊?能不能把小鬼子的炮楼全炸了?”
“够十二门炮打高强度战役!”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以后咱的炮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前线要多少,咱就能供多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消息传开,全厂都炸了锅!炮弹车间的工人们再也不用天天跟硬邦邦的铸铁较劲,以前忙活大半天出一个,现在轻松出俩。有个老技工摸着刚压好的弹体,笑得合不拢嘴:“还是林厂长有办法!这机器一响,抵得上咱抡半天大锤,以后胳膊再也不用酸得抬不起来了!”
食堂的老李师傅也来凑热闹,端着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嗓门比车间的机床还响:“冲压车间的同志辛苦了!今天加菜,白面馒头管够,再熬一锅小米粥!你们多吃点,造出更多炮弹,把小鬼子打得屁滚尿流,早点把他们赶回老家!”
林烽站在生产线旁,看着一个个弹体源源不断地从冲压机里“诞生”,再送到后续工位精加工,心里乐开了花。这冲压模具一上,不仅解决了炮弹产量的大瓶颈,更标志着瓦窑堡兵工厂从“手工敲敲打打”的时代,迈入了“机械标准化生产”的新阶段。
以后,“战争之神”的“口粮”管够,小鬼子再想躲在远处放冷炮,等待他们的,将是密集到躲不开的钢铁风暴!瓦窑堡的兵工人们,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把侵略者彻底淹没在炮火里!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