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的太行山,初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纷纷扬扬的雪花覆盖了瓦窑堡兵工厂的屋顶,但在反坦克炮总装车间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快!把三号工位的炮闩总成送过去!老周沙哑着嗓子指挥着,汗水沿着他花白的鬓角流下,五号炮架等着组装呢!
车间正中央,二十个装配工位整齐排列,每个工位上都有一门57mm反坦克炮正在组装。工人们按照节拍生产的节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装配工作。
老周,进度怎么样?林烽披着一身雪花走进车间,目光迅速扫过各个工位。
厂长,您来得正好!老周激动地指着进度表,今天已经是十一月三十号了,现在正在组装的是本月第十九和二十门炮!只要这两门今天能下线,咱们就创造月产二十门的新纪录了!
林烽走到第十九号工位前,仔细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这门反坦克炮已经完成了炮管和炮架的对接,正在安装瞄准装置。
密封垫片要压紧,但不能过度用力。林烽亲自示范,看到这个刻度没有?拧到绿色区域就好。
年轻技工小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厂长,我总怕拧不紧会漏气...
标准化操作就是要相信科学。林烽拍拍他的肩膀,这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这时,车间外传来一阵喧闹声。王老铁带着几个工人推着一车新加工好的炮闩零件冲了进来:来了来了!最后一批炮闩!热乎着呢!
老周赶紧迎上去:老铁,你们可算来了!再晚点装配线就要停工待料了!
王老铁抹了把脸上的雪水,得意地说:为了这批零件,我们炼钢车间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新改进的热处理工艺,让炮闩寿命提高了三成!
就在大家忙着交接零件时,唐忠祥拿着一叠报表匆匆走来:厂长,各卫星加工点的零件供应数据出来了。这个月八个加工点共提供炮管粗坯四十根,合格率百分之九十六;炮架零件六十套,合格率百分之九十四...
林烽接过报表仔细翻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咱们的卫星加工点体系越来越成熟了。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第二十号工位突然传来了坏消息。
厂长!不好了!秀兰急匆匆跑过来,第二十门炮的炮管和炮架对接时出现偏差,怎么都装不上去!
众人立即围拢过去。只见第二十号工位上,炮管和炮架的连接处确实存在肉眼可见的错位。
老周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今天要是完不成,月产二十门的目标就达不到了!
王老铁检查后说:问题出在炮架的加工精度上。这个公差超出了允许范围。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林烽。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距离当天结束只剩下九个小时。
林烽沉着地检查了问题部位,突然问:老唐,你还记得我们上次讨论过的现场修正工艺
唐忠祥推推眼镜:您是说那个在总装车间设置精修工位的方案?
林烽立即下令,把炮架移到精修区,用现场铣床进行微调。老周,你带人重新检测所有接口尺寸。老铁,准备特种修补材料。
整个车间立即行动起来。精修工位是林烽在一个月前坚持要设立的,当时还遭到了一些老师的反对,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在精修工位,老师傅赵大锤操作着特制的现场铣床,小心翼翼地修正着炮架的接口尺寸。火星四溅中,他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慢点,再慢点...林烽在一旁指导,现在公差多少?
还差零点二毫米。唐忠祥用千分尺测量着。
继续,注意进刀量。
与此同时,其他工位的装配工作仍在继续。第十九门反坦克炮已经完成了总装,正在进行最后的校准测试。
第十九门炮校准完成!测试员兴奋地报告,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车间里响起一阵欢呼,但很快又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第二十号工位上。
下午六点,炮架修正完成。
快!重新对接!老周指挥着工人们。
这一次,炮管和炮架严丝合缝地对接成功!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但考验还没有结束。在后续的测试中,这门炮的驻退机出现了漏油现象。
密封圈有问题。老周检查后说,必须更换。
然而仓库里已经没有备用密封圈了。
我马上带人去加工!王老铁二话不说,带着几个技工冲向机加工车间。
夜幕降临,车间里点起了汽灯。工人们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没有人愿意离开。大家都守在工位旁,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晚上八点,王老铁终于带着新加工的密封圈跑了回来:来了来了!现车现做的!
更换密封圈后,测试继续进行。晚上十点,所有装配工作终于完成。
最后检测开始!林烽亲自监督。
检测员们对第二十门反坦克炮进行了全面检测:炮管直线度、瞄准具精度、驻退机性能、全炮平衡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