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啊!”张营长一拍大腿,“咱们现有的家伙就能用上!马克沁架上高射脚架,不就是现成的高射机枪嘛!这法子行!”
荣克也从技术角度表示支持:“高射支架和环形瞄具的结构相对简单,各根据地自己就能加工生产,推广起来很快。关键是这个联动的理念,能把分散的火力拧成一股绳!”
杨勇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尝试给一些高射机枪阵地配发有限的电光曳光弹,夜间也能指示目标,修正弹道,吓也能吓鬼子飞行员一跳!”
方案既定,立刻以瓦窑堡的名义,连同简易的高射支架和环形瞄具图纸、阵地选择和火力配置要点,迅速下发到各主要根据地。各军区兵工厂闻风而动,立刻开始了“机枪变高炮”的改装工作。车间里,老师傅们对照图纸,加工着可以调节角度的高射支架,学徒们则在机枪的普通表尺旁,加装那个带着预测环和瞄准针的、看起来有点复杂的环形对空瞄具。战士们则在选定的阵地上,挥汗如雨地挖掘机枪工事,确保射界开阔,又能得到必要的防护。
效果立竿见影。
就在方案推行后不到一个月,捷报接连传来:
晋察冀军区报告: 日军三架九七式重爆击机(轰炸机)企图轰炸我山区兵工厂,在进入目标区前,遭遇我预设高射机枪阵地的猛烈拦截。密集的弹雨迫使敌机仓促爬高,正好进入了我们仅有的两门(缴获修复的)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的有效射界!高炮分队沉着射击,击落一架,击伤一架!余下一架狼狈逃窜,投下的炸弹大部分落入无人山谷。
山东军区报告: 日军一架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依仗其高空高速,频繁在我根据地纵深进行侦察。我防空观察哨提前发现,引导附近三个高射机枪阵地(使用改装马克沁)进行集火射击。敌机驾驶员显然大意,未及时爬升,被交叉火网击中发动机和油箱,凌空爆炸解体!
晋冀鲁豫军区报告: 我运输车队在白天行进时,遭遇四架日军九九式轻爆击机低空扫射。随行护卫的、架设在卡车上的两挺“捷克式”高射机枪(临时加装简易支架)立即开火,迅猛的火力当场击落一架,其余三架见势不妙,拉起机头逃逸,车队损失轻微。战士们欢呼:“咱们的‘鸡脖子’(对捷克式机枪的戏称)也能把‘铁鸟’给捅下来!”
据统计,在采用分层联动防空体系后的头三个月里,各根据地累计击落日军各种型号轰炸机3架、侦察机5架,击伤更多。日军的空中活动明显变得谨慎起来,侦察机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大摇大摆地低空拍照,轰炸机也往往选择在更高空域进行意义不大的盲目投弹,精度大降。
消息传回瓦窑堡,林烽和工程师们都感到由衷的欣慰。这再次证明,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战术组织和现有装备的潜力挖掘,完全能够有效应对敌人的优势领域。
张营长再次来到瓦窑堡领取补充装备时,握着林烽的手,激动地说:“林主任,你们这个‘高低搭配’的法子太管用了!现在小鬼子的飞机再也不敢那么放肆了!咱们的战士都说,这天空,总算不是小鬼子一家独大了!”
然而,林烽在高兴之余,头脑依然清醒。他知道,日军绝不会坐视自己的空中优势受到挑战。现有的联动防空体系虽然有效,但主要依赖于目视观察和简易通讯,反应速度和信息传递效率有限。而且,随着日军可能投入更先进的飞机或采取新的战术,例如夜间轰炸或低空高速突防,现有的体系将面临严峻考验。
日军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反制措施?是更先进的飞机,还是更狡猾的战术?而瓦窑堡和各根据地的防空力量,又该如何进一步升级,以应对未来更严峻的空中威胁? 这场与“天”斗的博弈,才刚刚进入中盘,更大的挑战,或许已在云端之上酝酿。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